图/王敏
受访专家/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天气刚有些凉意,不少讲究食补的广州人就开始忙着进补。秋季进补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为平安过冬做好准备。不过,中医专家指出,进补无需“操之过急”。如果秋天一到就忙着大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生出诸多弊端。因为经过苦夏,人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如果急于大量进食补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补品,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之前宜先调理脾胃,或以清补润燥为主。
进补前先调理脾胃
南方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都较高,广州最近一周才真正有凉意,此时,人们的食欲大增,消化力也有所提高,正是弥补由于夏季气候炎热造成营养不足的好季节,但是,如果急于大量进食过于滋腻的补品,会加重脾胃负担。所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戈焰提醒市民,在进补之前要先调理脾胃。
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在进补前不妨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淮山、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胃火旺盛者(常常表现为喜食冷饮、口臭、便秘)在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适当多吃些黄瓜、冬瓜,待胃火退后再进补。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
戈焰还强调,除了阳虚体质者外,现在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引起口干、咽痛或者便秘等问题。
清补润燥,少吃辛辣食物
从中医食疗理论上讲,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所以,宜以清补、滋阴、润燥为重点。
多喝水是秋天润燥、防燥的首要措施。目前天气干燥,水分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秋季喝水应少量多次慢饮。有时单纯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可以喝些蜂蜜水(糖尿病人不宜),这样既补充人体水分,还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其次,润燥应以味甘性平的食物为主,比如银耳、莲藕、芝麻、核桃、百合、蜂蜜、鲜山药、红枣、莲子等。戈焰说,这些清补柔润之品多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润肺的功效。《黄帝内经》提出“秋冬养阴”,指的就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可防秋燥伤阴,从而达到养阴的目的。
再有,饮食应注意少辛增酸。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等刺激性食物。所以,戈焰指出,现在就吃火锅还为时尚早。增酸则是指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如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这样能增加肝脏的功能,以防秋季肺气太过而伤肝。
Tips:
润燥食疗方
1. 冰糖雪梨饮
雪梨2只,冰糖适量。将雪梨洗净后(连皮)切块,去核,加冰糖适量,炖服。
功效:雪梨具有良好的润燥止咳作用,可作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随着北风初起,感觉喉咙干痒,适合应用此方。
2. 栗子粥
栗子50克、粳米100克。将栗子、粳米加水同煮成粥。
功效:栗子具有良好的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的作用,秋风一起,由于天气渐凉,中老年人或平日有胃肠病或关节病的人,此时会感觉胃部不适、腰腿酸痛、等症状,适合应用此方。
3. 菊花萝卜汤
菊花6克,胡萝卜100克,葱花5克,食盐、清汤适量。将胡萝卜洗净切成片,备用。锅中注入清汤,放入菊花、胡萝卜,煮熟后调味即可。
功效:秋燥会令人感到喉咙干痛、夜晚梦多、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出现这些症状适用此方。
4. 银耳莲子糖水
银耳10克,莲子6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将银耳水发后,除去根部杂质。红枣洗净去核,备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银耳、莲子、红枣煮熟,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秋季喉咙干、声音嘶哑者适合此方。
5. 芝麻粥
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研成细末,待粳米粥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
功效:此方适用于便秘、肺燥咳嗽、头晕目眩者在秋季经常食用。
6. 菊花粥
菊花6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同煮成粥。
功效:菊花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目等功效,此方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较好的治疗功效。
本版图片/新华社 (除署名外) 记者 张华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