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活消费 > 美食 > 美食资讯

传统藏家宴 滋味渐浓

2015年03月21日 10:2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李薇
分享到:    

传统 师徒间的藏餐传承

同许多其他传统技艺一样,藏餐烹饪技法大多也是通过师徒间的“口手相传”而得到传承,这在拉萨许多开了很多年的藏餐馆里非常常见。1998年出生的江才年纪轻轻便已经是蒲巴仓藏餐馆的主厨了,才下午五点,已经订座的顾客还没有来到餐厅,空旷的大厅显示出难得的静谧,此时江才却已经在自己的领地——厨房开始忙碌起来,“我 21 岁就开始在蒲巴仓里当学徒,师傅也叫江才,一学就是三年,现在师傅去了别的地方发展,自己也开始正式‘出师’了。”江才在厨房里,边收拾自己的厨具边说“,跟师傅学的都是一些很传统的藏式菜肴的做法,比如说这鲜烤羊排,从选料到火候都是有讲究的,在他的熏陶下,我也喜上了做菜。”江才边向记者介绍自己从师父那里传承下来的菜品,边腼腆地说。就是凭着这份对传统藏餐的热爱,江才在众多传统藏餐馆的竞争中居然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粉丝”,不仅赢得本地人的欢心,也深受“挑剔食客”们——游客的喜爱。

传统藏餐素以咸鲜出名,不论是丰富滋补的藏式火锅,还是营养健康的牛羊排,还有取材丰富的菌干……都以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美味的口感,俘获了来自世界各地食客们的心。“像这道石头牦牛肉,便传承自最传统的藏餐做法。以前在田里做农活时,没有复杂的炊具,便用火将石头烧热,放入已经盛着切碎的牛羊肉、拌好调料的汤碗里,顿时浓香四溢。”江才向记者介绍“,现在虽然在配菜上变得更加丰富,但这种做法独特的香味是不变的。”

谈到学做菜后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年轻的江才露出一脸的幸福“,儿子还没满一周岁,和妻子在‘老家’墨竹工卡生活,不过再过段时间,他们便要来拉萨和我一起过年了。”各式各样的藏餐馆遍布拉萨大大小小的街道,像江才这样年轻的厨师也不在少数,他们一边通过自己的热爱将传统藏餐传承下去,一边也因藏餐的流行而改善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并将这生活的甜蜜味道悄悄融进所做的每一道菜里。

发展 新派厨师的梦想延续

除了菜肴的最直接缔造者们的推动,还有一群人在为藏餐的发展做着努力。“藏餐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而我们也在积极地做着一些努力来让藏餐的美味与营养能让更多人熟知,并期望藏餐能被传承发展下去。”自治区烹饪协会褚立群说,“比如 9 月初举办的第二届松茸美食节,不仅吸引了本地众多厨师的参与,还有将近两百名嘉宾参与到此次比赛中来,取自西藏的本地食材——松茸在厨师们的巧妙运用下,碰撞出许多不一样的火花。”除此之外,协会还积极举办藏餐厨师培训班,每年为各大藏餐馆输送大量优秀学员,也给藏餐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交通越来越便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带着他们的梦想来到西藏,拉萨变得越来越热闹,藏餐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不仅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并越发繁荣起来。藏餐的发展不仅得益于传统藏餐厨师的传承,也少不了来这里寻找自己梦想的“外来”厨师们的推动。

来自四川会馆的何经理凭着对厨艺的热爱和西藏这“第二故乡”给他提供的广阔空间,已经在拉萨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拉萨的这几年,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业期,特别是在发扬藏餐方面。”何经理得意地说,“根据西藏丰富又营养价值极高的原材料,我们研发了许多‘新元素藏餐’,顾客都非常喜欢。”像何经理这样来自其他菜系的饮食专家及厨师们,将自己的餐饮创新理念融入到传统的藏餐里,让更多的人吃到口味更加丰富的菜品,也使得传统藏餐有了华丽的转身,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并喜爱。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