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活消费 > 房产 > 西藏楼市

建材市场外迁:目前商户观望 未来市场向好

2015年03月21日 10:2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拉萨天海建材市场位于拉萨市民族路,东临巴尔库路,南面天海夜市,自2003年建成后进驻商户,逐渐发展,如今已然成为拉萨最专业、最大的家居建材交易市场。但随着拉萨城区不断扩大,拉萨人口不断增长以及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天海建材市场所处位置已经成为商业发展的最好地段,建材市场“退城进郊”是必然的趋势。

诚然,即使搬迁的告示已经贴出来了,但在这里打拼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商户对于搬迁究竟有怎么样的看法呢?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搬出建材市场是必然趋势,但目前大部分商家仍然对此有后顾之忧。或许有商家已经在新的建材交易中心买了或者租下了店面,但具体搬迁是否会顺利进行,大家对此一直持观望的态度。

刚搬进来的时候没地方吃饭

邱先生的瓷砖卖场是建材市场的“元老”:2002年,天海建材市场还未正式成立,邱先生就将原本在林廓北路的店子搬进了市场。“当时的市场就只有刚进正门的一圈,最多也就十几家店。”邱先生介绍说。刚开始搬进来营业的时候,因为人流量少,生意并不是很好。“生意不行就不说了,更‘凄凉’的是当时还没有吃饭的地方。”

天海建材市场刚起步的时候,民族北路才刚刚建好没多长时间,周围一些配套设施并不是很完善,就更别说餐馆商铺了。

在一个相对陌生、不成熟的地方把生意做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更何况是在新市场。邱先生说,当初从林廓北路搬到民族北路来,从一间小店慢慢做大做强,如今又要搬到更远的地方重新开始,似乎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为了开店,转让费花了近百万

就在天海建材市场正门的右边门房,记者看到了“艺岚墙纸”的招牌。一共三间店面,墙纸、艺术楼梯、地板一应俱全,但店里的客人却寥寥无几。走进店里,两个十多岁的孩子在电脑前打游戏,店主钟女士则趴在一旁打瞌睡。“最近生病,总感觉精神不好。”钟女士介绍说。

店面是钟女士的丈夫和另外一位姓王的先生合伙开的,去年年底才正式装修开业,店里主要经营墙纸、套装门、艺术楼梯,还有木地板。钟女士介绍,当时在这里开店,主要觉得相对于内地来说,在拉萨做建材生意竞争会稍微小一点,所以,不惜花重金从别人手中转租了这三家店面。据钟女士透露,店面的转让费,再加上后来装修,费用就已经超过了130万,更别说之后的订货、压货所投的钱了。

“原本想在这做几年生意后回老家,现在可好,刚投了钱进去,还没开始回收呢,市场就又要开始搬迁了。”钟女士坦言,一开始听到要搬迁的消息,“心里都要凉透了。”

从保安口中得知市场要搬迁

“五一”之前,拉萨天海建材市场就贴出了告示,告示内容称,根据《拉萨市人民政府关于尽快启动天海建材市场搬迁相关事宜的函》,向广大商户告知搬迁的事宜。“当时告示在市场内贴得到处都是,虽然是市场管理部门贴出去的东西,但是因为没有加盖公章,真正在意的人很少。”在天海建材市场开着一家壁纸销售店的陈女士说。

本以为是有人闲来无事的恶作剧,不料两天前,门口的保安一边巡逻,一边开玩笑:“赶紧好好做生意,再准备准备,建材市场马上就要拆了,你们得搬到东嘎新区那边的建材交易中心去了。”陈女士这才得知,那个贴得到处都是的告示并不是个玩笑,天海建材市场在这两年内真的要重新规划建设,而市场内将近三百户商家不得不“另谋新址”,重新来过。

在这个市场做壁纸经营之前,陈女士和丈夫卖过服装,还做过装修。2009年,他们在老乡的介绍和帮助下,这才在拉萨天海建材市场从别人手中转租了一间店面做壁纸经销的生意。店面并不怎么大,至多就二十平米,可里面摆放着将近两百多种不同颜色、不同样式风格的壁纸。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着自家生意。虽说辛苦不容易,但总归是自己当了老板,“不用再受别人的气了。”

“刚进来的时候生意并不好做。”陈女士介绍。店子刚开张的时候客人非常少,“有时候好几天都没开张,只能坐在店里等着,干着急。”后来和周围的老板慢慢熟了起来,客人多了起来,生意也好了一些,但这已经是两年以后的事情了。可是,一纸“搬迁令”让夫妻俩发了愁。“只是投点小本,做点小生意。一家店铺成熟起来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候,像我们这种小店,如果不准备好,贸然搬过去,怕连缓冲期都熬不过去。拉萨的建材生意也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搬迁是大势所趋

关于“搬迁”的告示已经贴出来了,近几日来,天海建材市场的商户们没事就凑在一起讨论,究竟要不要搬走,如果搬走又要搬到哪里去等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话题。很多小商户对于即将到来的“动荡”非常不安:好不容易在天海建材市场扎了根、顾客盈门,这一闹腾,不仅要花费人力物力,商户在个人精神上也饱受压力。“经不起这么闹腾了,压力太大。”在建材市场做五金生意的王先生坦言。这些经营成本不是很大的小店,经过几年的打拼,就靠集聚的一点人气过活。如果搬迁,又要重新找店面、装修,重新经历过渡期。

也有一些商户非常看得开,认为天海建材市场的搬迁是必然的。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拉萨天海建材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方便,也为拉萨的经济增长作出不可忽略的贡献,同时,拉萨天海建材市场在家居建材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但随着拉萨城市的发展扩张,天海建材市场在民族北路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因为地处商业中心,该市场附近过往车辆很多,再加上来往于建材市场里面的大小车辆,给整个城市交通造成不小压力,停车位不够、堵车现象时常存在。立邦漆销售店的高女士毫不避讳地表示:建材市场内堵车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早上十一二点的时候。大家都着急要走,互不相让,市场内噪声一片。再者,该市场内的建筑大都只有一层高,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这就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不符合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所以,建材市场往外搬迁,现有的土地将被重新规划利用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拉萨的一些品牌建材商家虽没有表态何时搬迁,但对拉萨建材交易中心的未来很看好。拉萨胡家建材的负责人胡先生表示,有一个专业的市场总归是好的,大家在一起做生意,会有很强的市场氛围,对未来的行业发展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如果大家都搬过去了,肯定那边的市场就比较容易起来,如果单纯想靠哪几家撑起那么大的市场,明显不太可能。”展鹏陶瓷负责人表示,“我们现在对那边也是抱有希望,也比较希望搬过去,但是这就要看下一步的行动了,如果这边一直没动静,大家都没有搬过去的话,我们也不太可能动。前两天朋友去那边看了,我也托朋友帮忙预订了,反正现在也还没有交定金,先预订了再看吧。”

观望:还有后顾之忧

拉萨天海建材市场重新规划已成定局,商户搬迁也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到底搬到哪里去还是个未知数。一些建材商家表示,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材交易中心从目前来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这是一个专业建材市场,发展潜力不可估量。但目前,对于有意愿进驻的商家来说,还有一些未能解决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对于这个未来的市场又有所“怀疑”。

巴丹瓷砖的负责人邱先生就坦言,要想在新市场重新投资开店,费用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拉萨建材交易中心的店面面积平均比天海建材市场的店面面积要大很多,平均一间店面的面积是现在一间的二到三倍。在租金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店面面积增加,前期投入就会增加。

拉萨嘉俊建材的负责人彭先生专门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嘉俊建材在拉萨建材交易中心需要近800平米的店面,平均一平米租金60元,那一个月的租金就是48000元,一年下来,租金就要576000元。根据现在搬迁政策,商户虽然第一年免租,但需要一次性交付第二年和第三年的租金。此外,如果一平米装修费用按1500元计算,那800平米的店面至少需要120万。也就是说,嘉俊建材需要前期投入两百多万才能进入新市场,这还不算进货投入的资金。

其次,新的建材交易中心离拉萨市中心太远,客源方面是个重要问题。无论怎样,商品的消费人群大部分都来自城市。退出城市是必然的趋势,但离城市太远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拉萨的城市圈目前并不算很大,离城市圈太远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陌生感,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行为时也会考虑成本问题。立邦漆经销店的负责人高女士举例说,一个住在拉萨东郊的人,想要来建材市场买一个水龙头,需要“穿城而过”,不得不计算一下车费、油钱。消费者减少了,进店的客人就会少,没有人,店里的生意如何做起来?

再次,在那么远的地方上班,员工的工作及生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巴丹瓷砖一位负责人就担忧,如果真的搬到东嘎去,没有人愿意过去该怎么办?交通问题也不容忽视。虽说现在道路修好了,没有问题,但路途遥远,没有代步工具,公交车又不方便,打车代价又太高,一个一个问题都会影响到未来商铺的发展。

拉萨建材交易中心的市场氛围能否形成也是商户们的担忧之一。目前需要搬迁的就只是拉萨天海建材市场及周边的商户,而就在不远处的宏运装饰城则不在搬迁之列。此外,娘热路的天海家具城、当热路上的五金建材商户都不用搬迁。这让需要搬迁的商户很担忧:市内还留有建材商家,消费者极有可能“舍远求近”,这对远在东嘎新区的建材交易中心是个很大的挑战。

疑问:我们的损失谁来赔偿?

拉萨天海建材市场要搬迁,可是让很多商户疑惑的是:刚刚投资的新店,生意还没做起来,就要重头来过,这些损失该由谁来赔付?

对这个问题比较看重的是近两年来新入驻天海建材市场的商户,其中高额的转让费是他们前期投入中不得不出的“重头”。艺岚墙纸的钟女士就担忧,才开店没有一年就要搬走,近百万的转让费会不会给赔付?如果不,那些钱岂不是就这么打了水漂了么?今年刚开业的梦天木门当初也是花了70多万才从别人手里转让的铺面,这些钱到底谁来承担?

此外,除了高额的转让费,各个店铺的装修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据巴丹瓷砖的邱先生介绍,因为瓷砖更新比较快,又需要做成体验厅的样式方便消费者挑选,该店每隔一年就要重新进行一次装修,每次花费至少40万。这些费用又由谁来买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