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里没有喧哗的人群、没有耀眼的霓虹灯,但是,却有美丽的风景、精致的服务,以及满足你安居乐业的一切生活资源。正在做饭时发现调料不够了,没关系,下了楼走不了两步就可以买到;下班回家太累了,不想去超市买菜,没关系,小区旁边的菜店里有各种时蔬水果;好不容易有个休息的日子,不想做饭也不想出去,没关系,小区旁边就有餐馆,打个电话订餐,不多时就有人送饭到门口……老百姓的生活里很简单,购物中心、大型广场只适合偶尔去shopping,接触最多的“商圈”就是门口的社区商铺。
生活需求催生社区商业
餐馆、理发店、健身房、干洗店、洗浴、通讯、诊所、照相馆……如今,社区商圈的经营范围从以吃、住为核心的小圈子,向社区内每个家庭的全部日常消费扩展,逐步衍生出了一个个繁荣的社区商业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近年新建的社区还是老社区,很多小区周围都分布着门类齐全的社区商铺,人们不仅仅满足于以购物为主的传统购物中心,而是更想要向休闲为主的社区生活转移。
在纳金路拐向城关花园的一段路上,记者就看见近百家类型齐全的各种商业网点,有餐馆、网吧、美容美发店、干洗店、洗浴店、诊所、手机店等等,“这附近有两个小区,规模还算是比较大的,开个洗浴店还是能赚不少的。”在尼吉苑的社区商铺开洗浴店的卓嘎女士说,冬天的生意也别好,从周一到周五中午和晚上人比较多,而周末两天更是人满为患,很多时候都要排队。夏天的时候生意要稍微淡一些。“冬天天气比较冷,很多人不愿意在家洗澡。”据卓嘎介绍,在这条路上开洗浴店的也有不少,但是她家生意是比较好的,“卫生搞得好,大家自然就愿意来。”
“现在这里的(生活)便捷度要好很多,之前刚搬进来的时候,街边商铺基本都没怎么开,吃个饭都要跑很远,哪像现在,餐馆几乎遍地都是了,而且各种口味都有。”家住城关花园的林先生表示。“不光吃饭,买日常用品都不用跑太远,很方便。”
“日常生活用品在楼下的商店和超市就可以解决,路程不到5分钟,挺方便的。”已在尼卓苑居住近4年的张女士表示。而即使其他一些街道的商铺在规模和数量上存在些许的差异,但商业形态也是十分完备的,社区居民完全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各种周到便捷的服务。
“放养式”逐渐转向“一站式”
想到社区商业,大多数人眼前浮现的画面是一字排开的个体经营者小商铺,以及破旧不整的装修和参差不齐的商品。一般来说,社区商铺的业态有个完善的过程:先是五金建材开路,家居紧随其后,因为在小区刚交房的前两年,基本是处于装修集中期,布局家居建材相关的店铺一来是可以收取较好的租金,二来为小区住户提供便利;然后才是超市、服装、糕点、干洗、理发……这个时候小区的入住率才会比较高,服务类的业态更符合住户需求。这种业态完善的过程几乎取决于市场,在拉萨有不少小区就是按照这个过程一路走来的。
当然,在如今板块共进的时代,这样的“放养式”传统社区商业形态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品质生活的需求。各路房地产开发商也八仙过海,使出各种招数谋划商铺的发展。
“楼盘开发商一般会先给商铺做一个指导性的定位,根据每一段商业街的特色规划它的未来业态。”业内人士表示。据了解,柳梧新区有不少小区已经开始做这样的尝试。“如果,这条街规划的小吃街,那在里面开服装店就不太好了。”有开发商认为。
据了解,在内地,很多小区的社区商铺已经是“一站式”商业模式,而所谓“一站式”商业模式是指以超市为主、包含特色品牌店、各种便利餐饮及休闲娱乐、特色服务店等多重功能的新社区商业形态。业主在入住后,就立即享受到所有服务,这种有别于过去自动式社区商铺发展的方式,被业内形象地称为“一站式”。当然,拉萨社区商业距离这种“一站式”还有不小的距离,“小区规模小,购买力支撑不起来是主要原因。”
>>>链接
社区商铺也赚钱
在小区旁开商铺,说白了就是向小区居民出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街坊邻居的钱好赚吗?
记者对一些小区商铺进行了调查。
住在纳金路的刘先生,本来买的一套位于一楼的三居室,后来家里的人不多,就试着将客厅改作便利店,卖一些柴米油盐什么的。没想到生意好得很,附近几栋楼的居民都来这里买东西,每天的营业额能到四五百元左右,为了扩大商品的种类,他将两个比较大的卧室也拿出来摆放货柜架,原来的卫生间用来作仓库。由于该小区在规划开发时没有考虑到商业网点的问题,业主想买东西要走很远的路,这就给这户在小区里开便利店的业主带来了商机,在这家人开店之后的几个月里,又有两家在自家窗口做起了生意。
一般来说,便利店、美容美发店、洗衣店、水站是社区商业的主角,因为他们为业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方便。
据记者调查,对投资者来说,那种40—90平方米的商铺经营风险小收回投资较快,由于面积的限制,经营者一般不会投入大量资金,并且船小好调头,可以随时调整经营方针。亏损的一般都是那种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铺,由于面积大,投资就大,加上定位不好,现有的收入很难维持开支。
家住色拉路的陈先生就自家小区旁开了间小超市,一个电话也可以送货上门,虽然大型超市越来越多,对自己的店形成了挤压,但消费者还是非常喜欢,老交情了,生意差不到哪里去。不少消费者表示,除非某一天特别有购物逛商场的欲望,一般不会去。便利店吸引人的正是由于电话送货和诚信交易,是另外一种消费心理的满足。
随着住宅市场的火爆而带动的对住宅底商的投资热情已有目共睹,去年以来,几乎所有新开盘的楼盘,无一例外地将社区商业的开发作为了新的,也是最大的利润增长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