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改革以后,人民政府将“门孜康”和“药王山”两处医药机构合并,接收了当时仅有的八十名医生和学徒,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拉萨市藏医院。一九八O年九月一日,拉萨市藏医院又扩建成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目前,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有职工四百多名,建筑面积近三万平方米。下属十二个科室,有内科、妇儿科、门诊药方科、藏医外科、五官科、藏西医结合科、针炙按摩科和心电图室、化验室、图书资料室等科室。有正副主任医生九名、主治医生二十七名,医药师五十四名、医士和护士一百一十名。看病人次已从一九八O年前后的每年三万二千四百多人次,增加到二十万二千人次。门诊看病人次达到中西门诊看病人次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图书资料室存有驰名中外的藏医典籍《四部医典》木刻本和《四部医典》标准注释本《兰琉璃》等大量藏医学书籍和资料,还有著名的医药教学彩色挂图。
一九七八年,藏医院设立了两个研究所,即藏医研究所和天文历算研究所。这两个研究所在抢救医药资料、整理藏医文献,进行临床研究和利用天文历算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他们正在进行医治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藏医院在医治高血压病、心脏病、脑溢血、瘫痪病、胃溃疡、癫症和一些慢性病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天文历算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例如天文历算的工作人员,在铺有一层细砂的筹码盘上计算出来的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四日的日蚀,较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出的预测结果,只差二分钟。. 自治区的藏医院附属一个藏药厂,到一九八六年为止,能年产藏药十五万斤左右,品种为三百多个。“然纳桑培”(即“珍珠七十味丸”)荣获一九八O年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玉宁”、“祖胎三十五味丸”和“常觉”等三种藏成药,荣获一九八O年自治区优质产品奖。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一日,西藏第一台自动化藏药粉碎机投入藏成药生产。这台粉碎机的使用,使藏成药生产的加料、粉碎、过筛、搅拌混合等工序全部成为一条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卫生条件和药品质量,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一九八五年,自治区藏医院住院部大楼建成,现有床位一百五十个,设施条件良好。
为了培养藏医药人才,自治区还成立了藏医学校,西藏大学设立了藏医系,藏医学院也在积极筹措之中。
国家每年都大量拔款,用以发展藏医、藏药,增加设施,培养人才。仅一九八五年,国家给的经费就达一百五十多万元,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了十三倍。
一些有名的老藏医,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已被列为领导。院长、主任医师强巴赤列是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藏医学和天文历算学家;副院长、主任医师贡嘎平措是钦绕罗布的亲传弟子,现在是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已被列入《当代名医》词典。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他们都心情舒畅地努力工作着,受到人民的尊敬。藏医院则被群众誉为“一家信得过的好医院!”
自治区藏医院在发展同各国各界人民的友谊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早在一九三六年前后,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在病重时就吃过藏药,这大概要感谢来藏朝佛的布利特蒙古喇嘛。而现代史上,特别是一九八O年以来,慕名而至前来求医者更是络绎不绝,远的来自欧美、亚洲等地区,近的则是从青海、云南、四川、内蒙等地前来朝佛的教徒。不论是黄发碧眼的外宾还是满脸泥垢的农牧民,只要是患者,都可以从这里得到耐心、细致的诊治。此外,还有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和外国的一些患者来信求医药费,自治区藏医院医务处根据患者的病情,经过商量、研究后,一一寄药。
自治区藏医院的发展变化,是全区藏医藏药事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随着改革潮流的推进,藏医藏药事业和自治区医医院必将得到更大发展。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