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心目中,教师就像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在一片对教师职业的歌颂中反映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老师也会有心理问题
老师不是超人,平时工作生活的压力,如果不及时排解,也可能会有负面情绪。
压抑、苦闷。工作压力大,生活缺乏刺激,索然无味。造成厌教情绪,甚至觉得整个人生都没有什么意思。厌教、厌世,悲观、无趣、无奈、无望。
过分自责。当自己能够全心全意投身于工作时,就能在其中得到快乐、安慰、自我实现感。相反,如果不能用心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尽心尽力,就会感到自责,并进而感到痛苦。严重时,甚至有自罪心理,有明显的强迫感,而不能自拔。
烦恼、生气。一般的、短时间的烦恼、生气,是正常的,但若过多的、经常的烦恼、生气,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如,因学生调皮捣蛋或某些自己也明明知道是“小事”的事情,把自己气得头疼。一旦“头疼”,就不是“小事”了。
焦虑、精神空虚、心理失衡。由于纯自然的社会比较,只看到自己“不如人”的方面,而失去基本的心理平衡。占据心理生活主要地位的,是不满、失落、自卑、自怜等消极情绪。
社会适应困难、个人生活失意。失恋、离异。
寻根究底 这些都是罪魁祸首
过大的工作压力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 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乃至相互冲突之处。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他的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遵纪守法、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好员工。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如果教师的责任心过重,就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的角色扮演失误,换来责骂。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过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而加倍的努力工作,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教师自身的家庭因素,如家庭是否和睦、婚姻是否美满,个别学生的过分不当行为,以及自己的升迁机会和工作前景等因素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克服
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影响的是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教师自己是直接的受害者,有必要想办法避免出现心理健康疾病。调节治愈已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
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其次是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
心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引起的。对自己的定位越高,
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到,从而导致心绪不佳。可见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对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要看到庞大的教师队伍中,能成为优秀教师、名教师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直到退休也还是一名不为人知的普通教师。作为教师努力工作是应该的,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即使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值也属正常。自己也是成千上万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之中的一员。
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的工作属于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工作
使人身心疲惫,产生焦躁、烦闷的情绪。所以,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另外,参加体育锻炼也能强身健体、保持充沛的精力,抵御身体上的疾病。
此外,与同事融洽相处、多参加社会交际活动以及把心中不快的事情多向朋友倾诉也能缓解压力,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从学校的角度克服
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
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教师的疾苦。学校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很大程度上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去出心中的种种苦闷,调节自己的心态,并发奋工作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合理地处理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能克服教师出现心理疾病。
学校要为教师的健康加大投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设置教师健身房;开办心理健康咨询所,聘请专家对教师进
行心理咨询;举办教师联谊活动等,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或杜绝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产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学校花在教师身上的投入,会换来加倍的回报的。
从社会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教师的工作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社会又对教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职责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和对教师的作用需求。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否则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压抑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结果适得其反。要考虑到教师首先是平凡人,和其他人一样,有人的所有本性和需求。只是由于分工的不同,才为人师。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我想: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健康和工作业绩,直接作用于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类的健康和谐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健康健全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全社会都不能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必须尽力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状态。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