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明镜周刊》曾刊登过《国际心理学杂志》中的一项研究:84%的美国家长和98%的中国家长承认,为了劝说孩子改掉坏毛病而向他们说过谎。而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撒谎是一种不好的品质。教育孩子时会强调“诚实”的重要性。可在应付不了孩子或想要矫正孩子行为时,家长却常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唬住孩子一时,达到效果,可这些谎言真的能说吗?
知识型的谎言不能说。
如“我从哪里来?”,父母常会感到尴尬而随便应付“捡来的”、“抱来的”……这类回答会让孩子有较多猜测,产生不安全感。面对此类问题的最佳做法是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当普及基本生理常识。其实,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家长所讲的内容他也不需全部明白,可以告诉孩子,等他长大后就会知道更多。家长不是万能的,承认自己不知道的同时也给了孩子探索的机会。
吓唬型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哭个不停,无奈的家长常会说“再哭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剩饭、不睡觉,也常用警察叔叔、大灰狼、大鬼小鬼来吓唬,这不仅会让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也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孩子剩饭,也许是饭盛多了,下次少些,同时告诉他节约的重要性,而非简单粗暴的要求孩子按指令做事。孩子不睡觉,可能是之前的活动过于激烈,可调整下睡前活动,放些舒缓的音乐,多陪陪孩子。对孩子多一些引导,往往比简单的命令更有效。
情感型的谎言不能说。
“再哭妈妈不爱你了”,“再闹就把你送人”……这不仅无益于解决孩子当前的情绪问题,更会加剧不良情绪积累。孩子哭闹本是为了寻求关注和爱,父母却威胁不要他,只会让孩子哭闹得更厉害,甚至在成长过程中,因始终担心自己不被爱而缺少归属感。所以家长要温柔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发脾气、安静的陪伴,等孩子想明白了再进行下一步的活动。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