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新生报》近日报道,黑眼圈通常可以分成血管型、色素型、泪沟型、眼袋型四类,不同的类型诱因也不同,因此应该“对症下药”。
血管型。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国宪表示,血管型主要是因为睡眠不足等原因,造成眼周血液循环不佳,加上眼周皮肤薄,外观就呈现蓝紫色的黑眼圈。建议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K,涂眼霜时要轻柔按压眼周皮肤,平时还可以冷敷或热敷。
色素型。这种类型主要是化妆不当或经常揉眼睛,导致色素沉淀产生的。建议做好眼部防晒工作、避开刺激性化妆品,少化浓妆、少揉眼睛,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
泪沟型。这类人多是先天体质造成的,眼皮内侧与脸颊交界泪沟明显凹陷成黑眼圈。这类人应尽量保证睡眠充足。
眼袋型。受到年纪的影响,眼眶周围皮肤松弛、眼球脂肪凸出形成眼袋,在眼睛下方出现阴影的黑眼圈。建议避免所有会加速老化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时常按摩眼睛周围,多做眼周肌肉运动等。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