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活消费 > 健康 > 高原保健

到此一游是心理幼稚病

2015年03月21日 10:31    来源:生命时报    
分享到:    

近日,南京某中学生在埃及文物上留言“到此一游”,引发热议。加上此前演员黄渤在帕劳捞到中华烟盒,让国人在旅游中的陋习再次引发关注。其实,随地吐痰、中国式过马路、地铁抢座等“小事”,也反映出国人素质与文明发展不相符。素质问题折射出国人一系列社会心理原因。

1.从众心理。孙悟空曾在一根柱子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这是国人出游爱留名的最早起源,也是从众心理(或称示范效应)在作怪。许多不文明行为也都受从众心理驱使。有些人看到别人刻字、吐痰,或认为是默许,或觉得法不责众,便心安理得地加入其中。

2.文化和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反映一个群体或民族在历史长河里获得的集体经验。文化潜意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潜意识中的反映。许多古人会在游玩时信笔题诗,如苏东坡游庐山时,在西林寺的墙壁写下《题西林壁》,这种习俗深藏在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中。国人还希望“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希望在世间留下“痕迹”,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但很多人找错了方向。

3.家长难把握尺度。许多父母不知道孩子哪些行为应该纠正,哪些行为不必苛责,把握不好教育的尺度。还有人过分溺爱孩子,“要星星不敢摘月亮”,骄纵孩子为所欲为的心理。

4.学校缺乏敬畏教育。尽管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但分数仍是衡量老师水平和学生成绩的金标准,德育更是喊口号式的。书本上学不来素质,枯燥无味的说教敌不过一次次乱涂乱画的耳濡目染。学校还缺乏“敬畏教育”这一课,很多人缺乏对大自然的尊重,缺少对文化古迹的崇敬,也缺少对自然风光的内在体验和对文化历史的深入感知。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一个正常的人,应该有爱、恐惧、忧虑和信仰,这也是健全社会培养文明公民的起点教育。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的美好刻在心上,提升素养也需在心中刻下“到此一游”,让人在开车随意并道时,等公交插队时,能看到这几个字闪动的光芒。全社会应培养公民的敬畏心——敬畏古代文化、敬畏师长、敬畏法律。学校可借鉴国外的情景教学,把德育分成一个个模块,让孩子切身体会。老师要严于律己,并有意识地传递正确价值观,如语文老师要展现对文化的尊重,历史老师要讲对文物的敬畏等。榜样效应比口头教育更有助孩子的学习。父母对孩子正确的行为应予以强化和肯定,对错误行为要及时惩罚与制止,通过行为矫正形成是非观。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