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活消费 > 健康 > 高原保健

肺气足,人轻松

2015年03月21日 10:31    来源:生命时报    
分享到: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秘书长,从事《黄帝内经》的教学、科研与临床研究20余年

在中医看来,肺是个娇弱又重要的脏器。它一刻不停地维系着呼吸和水液运行。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认为肺的重要性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宰相、太傅一样,有着出谋划策、稳定军心的作用。肺的功能良好,人体的气机才能正常运作,良好调节。《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脏)象论篇》补充说道:“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主呼吸之气”是肺最本职的工作,它上与鼻、口相通,气体可由此直接入肺。肺气受伤,呼吸之气就会发生异常改变,进而出现咳嗽、喘等呼吸道症状。秋气阳气收敛,此时,一方面肺的功能要加倍体现和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努力工作的肺这个时候最容易首当其冲,成为气管炎、肺炎等的高发季节。

肺还主持着人体的水液代谢,通调水道。就像自然界的河流由高到低流动一样,肺就相当于人体高处的水源。在气的推动下,水液向皮表四周与人体五脏六腑流动。因此,肺的功能正常,是保证人体各部水液代谢正常,都能得到津液滋养的重要前提。肺气不足时,不仅皮肤变干燥,肠道也容易因津液减少出现便秘等。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咳、喘发作时,鼻塞、流涕等症状也容易伴随而来。《黄帝内经》将这种现象归为“肺开窍于鼻”,认为鼻是肺功能正常与否的观测窗口。肺的津液不足时,也易出现鼻腔干燥、流血等。

在情绪方面,“悲为肺志”,悲忧的情绪最易伤及肺脏。到了秋天,肺气易伤,人也容易情绪低落、忧伤敏感,导致“伤春悲秋”。同样,“哭”与悲哀相关,也与肺相对应。在临床上,多愁善感、喜欢无故掉眼泪的人常有肺气不足的症状。此外,白色归于肺,食物、蔬果中凡为白色者,大多有补肺的作用,如梨、荸荠、银耳、百合、白萝卜等。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