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活消费 > 健康 > 健康提示

【养生】你应该知道的11个食品添加剂的真相

2015年03月21日 10:31    来源:果壳网    
分享到:    

食品业内人士常说这样一句话,“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负面说法却总是不断冒出来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这种截然相反的现状让消费者无形中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和误解。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1. 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什么?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凡是不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名单中的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

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种左右,按功能分为23个类别,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防腐剂、膨松剂、香料(香精)、着色剂(色素)等,不太熟悉的比如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等。其中香料种类最多,有1000多种,除香料以外大约300种左右。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有部分原因是层出不穷的违法违规事件的曝光,尤其是违法添加物令食品添加剂背了不少黑锅。事实上,从没出现过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健康损害的案例。

合理使用:符合国标对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要求,且符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何谓滥用: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范围(比如染色馒头里面的柠檬黄),或者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量(也就是常说的超标),或者违背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比如用香精腌渍鸭肉伪造牛羊肉),都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 违法添加:如果加入的物质不在国标允许的范围内,就属于违法添加行为(例如苏丹红鸭蛋、塑化剂饮料、三聚氰胺奶粉),使用工业级产品也属于此类(例如工业明胶、工业柠檬酸、工业硫酸铜等)。 2. 食品添加剂是必需使用的吗?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史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史,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一个是满足我们对口味或营养的需求。

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出于以下几种目的:①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比如高钙饼干、高铁酱油里的营养强化剂;②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比如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使用的酸度调节剂碳酸钾、碳酸氢钾;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比如食用油中的抗氧化剂;④改进食品感官特性,比如冰激凌中的乳化剂、增稠剂;⑤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比如果肉罐头里的防腐剂和充气包装中的氮气。

我们能在超市购买到各式各样的食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食品添加剂。比如防腐剂,食品工业时代之前,人们只能就近购买食品,需要长途运输或长期保存的食物只能采用腌渍、烟熏、风干、发酵等手段。防腐剂的出现使得过去难以保存的食品可以实现长途运输,甚至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味。以前食用油、麻花、坚果等食品经常会有哈喇味,现在这种情况就少多了,这是因为我们有了抗氧化剂。而甜味剂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等,它们的甜度比蔗糖高得多,不但可以降低食品成本,减少能量摄入,还能够满足糖尿病人对甜食的渴望。

3. 为什么一种食品要用到多种食品添加剂?

近些年出现的“一支雪糕有19种添加剂”,“25克蛋糕含17种添加剂”等一系列报道,最终形成的结论就是“中国人每天吃近百种添加剂”。其实这意味着要达到生产工艺和口感的要求,需要N种食品添加剂,仅此而已。比如一个五颜六色的雪糕,可能需要几种不同颜色的着色剂,而奶白色的雪糕不加着色剂。但它之所所以成为口感绵软滑腻的雪糕,还是拜乳化剂、增稠剂所赐。(有关雪糕中的食品添加剂的更详细的内容请看:一支雪糕加入19种添加剂,有必要吗?)

从另一个角度说,各大食品企业的研发部门都在竭尽所能寻找最合理的配方,既满足工艺需要,符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又能控制成本。试想一下,在达到同样的工艺目的的前提下,企业是愿意多添加增加成本,还是尽量少添加控制成本呢?答案应该显而易见。

目前,按国家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4. 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

通俗的说就是,“剂量决定毒性”。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归根结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而和使用的品种数量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符合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实际上,多种食品添加剂的复合使用,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协同效应”,会大大降低食品添加剂的总使用量。试想一下,企业怎么会做出一种食品添加剂使用量大,效果还打折扣的复杂配方?

可能会有人担心,多种食品添加剂在同时使用会产生可怕的后果。科学家的确没有把所有可能的食品添加剂组合拿来研究一遍,也不可能这么做,因为2000种食品添加剂就可以有亿万种组合。但是科学家对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要进行严格细致的风险评估,并通过留下足够的安全系数,严格规定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来确保安全性。

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评价就已经考虑了“大量”的问题,这个“大量”可以形容为“把食品添加剂当饭吃”。通过动物实验得到不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的剂量,再除以保护系数(一般是100倍),作为对人体安全的剂量。而“长期”更是以“终生”、“每天”的长度和强度来衡量,加上上述的保险系数,作为制定标准的科学依据,因此只要按标准使用,其安全性不足为虑。

然而,长期大量吃某种食物仍然可能存在健康风险,任何食物都是这样,哪怕是“无添加”的。比如媒体报道的长期喝碳酸饮料喝死人了,但这并不能怪饮料里面的食品添加剂,饮料中“纯天然”的蔗糖造成的能量摄入过剩可能才是主因。某环保机构发布《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提出的零食中的食品添加剂对儿童健康不利,这也是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真实情况是零食摄入过多,会影响孩子正常膳食营养摄入,这当然对健康不利。

5.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比国外多吗?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是相对比较少的大概有2000种左右,美国是4000种左右,日本也比我们多。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是比较接近的。我国的食品添加剂里有一多半是香料,而很多国家不把香料当食品添加剂管理。实际上比较各国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多少是没多大意义的,这只是各国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管理上的取舍而已,安全性上并无分歧。

6. 为什么一些外国禁用的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可以用?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XX添加剂在欧盟禁止使用,而中国还在使用”,也有些报道会说“在国外的限量是XX,而我国限量比国外高”。实际上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种食品添加剂,批准使用的前提都是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认为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至于某个国家让不让用、如何用,那只是管理上的取舍。

有些食品添加剂是我国特有的,仅在我国范围内允许使用,比如竹叶抗氧化剂、茶绿色素、茶黄色素等。我们有些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是严于国际组织或发达国家的,比如我国果冻中使用山梨酸钾(防腐剂)的限量是每千克0.5克,而欧盟的限量是每千克1克。还有一些食品添加剂是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允许使用的,而我国并未批准使用,比如过氧化苯甲酰(面粉增白剂)在国际标准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中都可以使用,而我国已经禁用。再比如焦糖色,我国不允许用于面包,而欧盟是允许用于麦芽面包中。国际标准允许TBHQ(抗氧化剂)用于食用冰,我国则不允许使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比较谁用谁不用,或者个别指标的高低来判定标准优劣。

7. 生产者故意不让消费者看懂食品标签上的食品添加剂信息?

有些媒体和专家告诉消费者应该看包装上食品添加剂的信息,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新闻:3岁宝宝的家长王先生曾经很认真地查看过家里常买的几种雪糕,他发现,这些雪糕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用编号表示的,“像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明白”。

也有媒体煞有介事的说:“所有产品都没标注食品添加剂的含量。”言外之意,是厂家故意不把食品添加剂信息标注清楚。其实这是因为配方属于商业机密,使用编号表示是国内外通行的做法。

8. “不含防腐剂”、“零添加”的食品更安全?

一般消费者认为“不含防腐剂”、“零添加”更安全,商家也瞄准了这一点,使用这样的描述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同时还能卖个好价钱。

实际上,防腐剂主要是用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否则有些食品还未出厂就坏掉了,甚至还可能产生毒素。从这一角度讲,防腐剂使我们的超市货架更丰富,也使我们的食品更安全。而且凡是国标允许使用的防腐剂都经过安全性评价,规范使用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

也有一些食品天然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因为它们不会给腐败微生物提供宜居环境来“生儿育女”,比如蜂蜜(高糖)、方便面饼(干燥)、腌渍食品(高盐)等,因此这些食品声称“不含防腐剂”完全是一种营销策略。

至于“零添加”就更不靠谱了。首先,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现代食品工业环境下已经很难找到,至少整个加工工艺链条中完全不使用加工助剂几乎不可能。其次,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有保障安全的作用,“零添加”绝不可能在安全性上变成“优等生”。当然,只要消费者愿意为这个营销噱头买单,这样的产品就会继续在市场上存在。

9. 纯天然食品添加剂比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更安全?

无论天然还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其安全性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科学的检验,那就是风险评估。只要通过风险评估,获得批准并按规范使用,其安全性并无高下之分。厂家选择天然来源或人工合成,更多的是取决于成本,因为两者实现同样的工艺目的。“纯天然”标签跟安全性无关,和“零添加”一样只是营销手段。

10. 为什么有很多食品添加剂没有检测方法?

没有检测方法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食用香料、酸度调节剂、乳化剂、增稠剂等。从原因上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香料,本身它们的使用量极微,而且用多了还破坏食品感官和口感,所以也不需要制定检验方法,这也是国内外通行的做法。

另一类是酸度调节剂、乳化剂、增稠剂等,它们的安全性高,无需限量管理,因此也没有必要制定检验方法,而且大多数乳化剂、增稠剂等类别食品添加剂进入复杂的食品基质后也无法制定检验方法。

11. 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是否对人体造成损害?

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大量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某食品检出/含有XX物质或XX物质超标,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XX严重后果”。这里的“XX物质”经常是某种食品添加剂(比如防腐剂)或某种违法添加物(比如工业明胶)。

媒体和消费者对于“超标未必产生危害,违法添加未必产生危害”的说法很难接受。之所以说超标未必产生危害是因为在制定标准时已经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而说“未必产生危害”的目的仅仅是告诉消费者不必恐慌,并不是说超标行为可以容忍,更不是要让消费者吃超标食品。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滥用食品添加剂还是违法添加行为都是违法违规的,无论是否造成健康危害都应当果断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但前文已经提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已经考虑了终生、每天、大量摄入的情况,因此按标准规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谓的“长期大量”的前提根本不存在。而滥用食品添加剂,通常离造成健康危害的量也有很大距离,毕竟我们不可能终生、每天都吃超标食品。

原文发表于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作者:钟凯。转载时文字部分有修改。

相关小组推荐:

谣言粉碎机 吃货研究所

作者:钟凯,男,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00年开始从事食品安全相关工作,现供职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参与过多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兼任《中国食品卫生杂志》英文编辑。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

分享到: 新浪微博 人人 豆瓣 QQ空间 腾讯微博 396 收藏 | + 加入我的果篮 推荐 (36) 发表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 动车盒饭:我是罐头,我保质期长! 动车盒饭:我是罐头,我保质期长! 可乐中的致癌物值得担心吗 可乐中的致癌物值得担心吗 “肉丸”没肉还能吃吗? “肉丸”没肉还能吃吗? 防腐剂,要不要?防腐剂,要不要?

热门评论

2013-07-09 20:17 H3YF6 引用@合肥老叶 的话:主混淆了很多概念,这种披着科普的五毛文,最近在果壳越来越多,而且还天天上头条。现代食品工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降低成本。不使用防腐剂的食品就一定会马上坏掉吗?显然不是。...

1、请列出混淆的概念。

2、“商家难道就不做生意了”这句话简直莫名其妙。在没有防腐剂之前,商家自然也要做生意,但是除了产地产的食物之外,只有干制品、腌渍食品、罐头之类的耐储藏的食品。然后防腐剂出现后产品就扩大了。这有什么问题吗?

3、少量多批次生产运输不是不可能的,但在目前超市销售的商业格局下无法实现。假如一件商品在送达销售地后保质期只有两小时,你怎么把它放在超市的货柜上呢?而且这东西买来就得马上吃,不然就坏了,然后造成食物中毒,还不如加一点防腐剂来得安全。

4、开饭店一事,用这种鸡汤伪造老母鸡汤还卖88元,这明显是违法了。况且这篇文章讨论的是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餐馆不属于食品工业,应该用餐饮业的国家标准来判断。明明是你在混淆概念好么!

5、假如所有(国标中定义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消失了,食品工业真的发展不下去,而且还得倒退。

6、你要是打赌的话,最好先翻翻国标,看看国家定义的食品添加剂包含哪些内容。就像楼上说的那样,小苏打也属于食品添加剂,所以不用食品添加剂你连馒头都做不出来。

原文中确实是疏忽了一点,没有说是食品工业的产品里找不到零添加。所以还真不敢打赌,你要是拿来个新鲜桃子就输了。不过,如果更正了这一点,你还敢赌吗? 顶 [69] 评论 2013-07-09 21:39 Kaedelion 引用@合肥老叶 的话:主混淆了很多概念,这种披着科普的五毛文,最近在果壳越来越多,而且还天天上头条。现代食品工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降低成本。不使用防腐剂的食品就一定会马上坏掉吗?显然不是。...

少量多次供应新鲜食品的事情可能还真有,唐朝时杨贵妃吃荔枝就是例子,现在我们称作"特供". 电商模式也许能做到你想吃马上做出来送给你,但是普通的物流绝对做不到早上山东下午广东,还能送到你手上,除非你能全程包机包车.当然我话也不能说绝对了,能动不动就开出100万来打赌可能还真可能富到做得出这样的事,但你都这么有钱了还蛋疼到和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讨论添加剂问题,是不是太闲了点?对! 你一定是一个正义感爆棚,一心为民众安全幸福着想的有识人士!

但是你那位开过饭店的朋友明显是在欺诈消费者啊! 为什么就没看到你大义灭亲去工商局举报他呢?对此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要是真的所有的添加剂都消失了,身在福建的我大概很难吃到家乡的鸭脖子了! 这样的食品工业不就等于是全毁了吗!

最后的打赌我可不敢接,充满了文字陷阱,再说我也没那么多钱花在这种问题上.

不过我们可以换个赌局玩玩,比如说把你那个工业生产上必定要加入添加剂而你能做到无添加的食物寄给我,然后我原封不动寄回去给你,你要是能再拍一个表现出色香味营养俱全的品尝视频公布出来.我就认输.赌金别开太大,5000元,算一个月工资,大了我真玩不起.怎么样? 顶 [40] 评论 2013-07-10 08:00 PHOENIX1723 引用@合肥老叶 的话:主混淆了很多概念,这种披着科普的五毛文,最近在果壳越来越多,而且还天天上头条。现代食品工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降低成本。不使用防腐剂的食品就一定会马上坏掉吗?显然不是。... 作为一个学食品的,我表示鸭梨山大……固然,在众多添加剂尚未发明之前,人们的饮食确实没有受到极大的影响,但正如作者所说,在现代社会,没有添加剂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食品工业和大众生活。民众在媒体的宣传影响下,形成了“天然的才是最好的”和“添加剂都是坏东西,不能沾”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很多添加剂的毒性甚至低于一些天然的类似物质(如柠檬黄和姜黄),并且相当一部分人们耳熟能详的“添加剂”(比如吊白块)压根就不是食品添加剂。在合理合法使用的前提下,添加剂是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确切地说是检测不到任何可观察到的损害)。尽管我们的工作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但当前的重点是打击违法、违规、过量、滥用添加剂,而非禁止添加剂的使用。相比于米国、欧盟,我国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一是食品添加剂行业乱象太多,二是食品化学工业发展不够。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吃的东西不会再如今天一样令人怖惧了吧。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顶 [10] 评论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32)

1/5  上一页下一页

1楼 2013-07-09 15:43 可心的可可 杀 顶 [0] 评论 2楼 2013-07-09 15:46 洛萨 对添加剂的不信任问题来源于两方面:

1,合法生产者是否能够对添加剂合理合法使用;

2,消费者和公众对法律法规是否信任。 顶 [4] 评论 3楼 2013-07-09 16:14 bluesky365 呵呵。 顶 [0] 评论 4楼 2013-07-09 16:58 bibubble 小食品厂家乱加添加剂什么的最讨厌了~ 顶 [1] 评论 5楼 2013-07-09 17:09 samory么 普通添加剂没啥大事啦,就是那些乱七八糟的不会写在配料表上的东西……这才是该担心的 顶 [1] 评论 6楼 2013-07-09 17:35 天山花语1 这么复杂艰深的专业知识,大众哪有精力一一钻研练就火眼金睛?

食品添加剂问题,说白了就是个政府公信力问题:政府有必要为大家提供一个公正可信的食品安全环境;否则大家只能选择信谣言了。 顶 [5] 评论 7楼 2013-07-09 18:50 fu-80 DIYER,摄影师,电容技术顾问ψ 终于整理出文了····

实际上愿意写配料表的厂家都是良心厂家啊

那些啥都不愿意写的才是JS啊好不好!!! 顶 [2] 评论 8楼 2013-07-09 19:15 合肥老叶 楼主混淆了很多概念,这种披着科普的五毛文,最近在果壳越来越多,而且还天天上头条。

现代食品工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降低成本。不使用防腐剂的食品就一定会马上坏掉吗?显然不是。但保质期肯定会变短,而且短时间内销售不掉的话就会过期变质,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会增加很多很多。

那么我想问,在没有防腐剂的年代,商家难道就不做生意了吗?

现代物流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快。早上刚从山东树上摘下来的大樱桃,你下午在广东就能吃到。那么,我们的企业为什么就不能少量多批次的生产,来向消费者提供更新鲜的食品呢?

同样,色素,甜味剂的使用就更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而已了。白糖价格是5000多元一吨,而糖精只要3000元左右一吨,其它就不一一举例了。

我曾经有一个同学开过饭店,后来关了。他跟我说,在饭店里,尤其是婚宴之类的团餐中,老母鸡汤是最赚钱的一道菜,一般卖给你88左右,但他的成本不超过15块钱。鸡是菜场批发的冷冻鸡,加水炖出来后,加入大量的鸡精。我问那不是看不到鸡油,他说色拉油烧热,浇上去就行了,和正宗的老母鸡汤完全一个味,也没有用什么香精,营养成分也完全一样。

但是,因为口感、营养、色相都一样,我们就能够说这种鸡汤和正宗的老母鸡汤就完全一样吗?

我其实并不反感使用添加剂,但反感某些人把添加剂吹得跟圣药圣水似的,似乎人类离开添加剂就要灭亡一样,现代食品工业就发展不下去了似的。食品添加剂只是一种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管其作用是增色,增香,增营养还是增XX,根本目的是为了好卖,货物转起来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赢利)而想方设法研究出来的替代物质而已,仅此而已。

至于楼主说现在食品中根本没有零添加的食品,这完全是没有经过调查在胡扯淡了。楼主,敢不敢打个赌,我要是提供给你零添加的食物,而且还能保障色,香,味,营养等条件,你怎么说?

敢不敢赌?赌注100万人民币!!!敢吗? 顶 [10] 评论 9楼 2013-07-09 19:30 Sugar.King 洗啊,洗啊 顶 [0] 评论 10楼 2013-07-09 20:00 没有昵称行不行 合肥老叶,我跟你赌啊。你做个土司面包,零添加!!!色,香,味。

用了食品添加剂确实是为了食品好卖,很简单,哈根达斯好吃还是糖水冰棍好吃

顶 [4] 评论 11楼 2013-07-09 20:17 H3YF6 引用@合肥老叶 的话:主混淆了很多概念,这种披着科普的五毛文,最近在果壳越来越多,而且还天天上头条。现代食品工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降低成本。不使用防腐剂的食品就一定会马上坏掉吗?显然不是。...

1、请列出混淆的概念。

2、“商家难道就不做生意了”这句话简直莫名其妙。在没有防腐剂之前,商家自然也要做生意,但是除了产地产的食物之外,只有干制品、腌渍食品、罐头之类的耐储藏的食品。然后防腐剂出现后产品就扩大了。这有什么问题吗?

3、少量多批次生产运输不是不可能的,但在目前超市销售的商业格局下无法实现。假如一件商品在送达销售地后保质期只有两小时,你怎么把它放在超市的货柜上呢?而且这东西买来就得马上吃,不然就坏了,然后造成食物中毒,还不如加一点防腐剂来得安全。

4、开饭店一事,用这种鸡汤伪造老母鸡汤还卖88元,这明显是违法了。况且这篇文章讨论的是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餐馆不属于食品工业,应该用餐饮业的国家标准来判断。明明是你在混淆概念好么!

5、假如所有(国标中定义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消失了,食品工业真的发展不下去,而且还得倒退。

6、你要是打赌的话,最好先翻翻国标,看看国家定义的食品添加剂包含哪些内容。就像楼上说的那样,小苏打也属于食品添加剂,所以不用食品添加剂你连馒头都做不出来。

原文中确实是疏忽了一点,没有说是食品工业的产品里找不到零添加。所以还真不敢打赌,你要是拿来个新鲜桃子就输了。不过,如果更正了这一点,你还敢赌吗? 顶 [69] 评论 12楼 2013-07-09 20:22 吉娃娃鼠 引用@合肥老叶 的话:主混淆了很多概念,这种披着科普的五毛文,最近在果壳越来越多,而且还天天上头条。现代食品工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降低成本。不使用防腐剂的食品就一定会马上坏掉吗?显然不是。... 食品添加剂的目的当然是节约成本,这个东西就和45天出栏的鸡一样,原本的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吃的饱,吃的好。 顶 [0] 评论 13楼 2013-07-09 20:31 H3YF6 引用@吉娃娃鼠 的话:食品添加剂的目的当然是节约成本,这个东西就和45天出栏的鸡一样,原本的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吃的饱,吃的好。

呃...这样想似乎把做食品工业的人想得太高尚了...虽然这样高尚的人一定有,但是感觉上还是自发逐利不择手段的理论比较可靠。 顶 [2] 评论 14楼 2013-07-09 20:38 落叶-墩墩 食品添加剂 既不是洪水猛兽 同样也不是天桥的大力丸万金油王母娘娘的仙丹

任何脱离了用量谈安全都是耍流氓 顶 [5] 评论 15楼 2013-07-09 20:49 AdamZ 引用@合肥老叶 的话:主混淆了很多概念,这种披着科普的五毛文,最近在果壳越来越多,而且还天天上头条。现代食品工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降低成本。不使用防腐剂的食品就一定会马上坏掉吗?显然不是。... 楼主说的是生产出来的成品,你说的是自己做的东西,不一样 顶 [1] 评论 16楼 2013-07-09 21:25 Pflaume 监管和使用是最大的问题,食品添加剂本身无罪啊。。。 顶 [4] 评论 17楼 2013-07-09 21:39 Kaedelion 引用@合肥老叶 的话:主混淆了很多概念,这种披着科普的五毛文,最近在果壳越来越多,而且还天天上头条。现代食品工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降低成本。不使用防腐剂的食品就一定会马上坏掉吗?显然不是。...

少量多次供应新鲜食品的事情可能还真有,唐朝时杨贵妃吃荔枝就是例子,现在我们称作"特供". 电商模式也许能做到你想吃马上做出来送给你,但是普通的物流绝对做不到早上山东下午广东,还能送到你手上,除非你能全程包机包车.当然我话也不能说绝对了,能动不动就开出100万来打赌可能还真可能富到做得出这样的事,但你都这么有钱了还蛋疼到和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讨论添加剂问题,是不是太闲了点?对! 你一定是一个正义感爆棚,一心为民众安全幸福着想的有识人士!

但是你那位开过饭店的朋友明显是在欺诈消费者啊! 为什么就没看到你大义灭亲去工商局举报他呢?对此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要是真的所有的添加剂都消失了,身在福建的我大概很难吃到家乡的鸭脖子了! 这样的食品工业不就等于是全毁了吗!

最后的打赌我可不敢接,充满了文字陷阱,再说我也没那么多钱花在这种问题上.

不过我们可以换个赌局玩玩,比如说把你那个工业生产上必定要加入添加剂而你能做到无添加的食物寄给我,然后我原封不动寄回去给你,你要是能再拍一个表现出色香味营养俱全的品尝视频公布出来.我就认输.赌金别开太大,5000元,算一个月工资,大了我真玩不起.怎么样? 顶 [40] 评论 18楼 2013-07-09 21:49 Betty424mm 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从消费者的感官评价标准在不断提高这一点来说,就行不通。

其实,倒不如让消费者慢慢适应添加剂逐渐变少的食物。物流变得更快,消费力变大的前提下,企业才愿意提高成本,做真正纯天然的食物,并且接受成品因为保质期的问题,比现在要浪费几倍十几倍的成本。

这种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吧,哪个成规模的企业会这么做?现在一包饼干可以卖五块钱人民币,广告打着纯麦、香醇巧克力口味之类的招牌,消费者有真的在意过其可信度吗?很难想象在比5元钱低很多的成本价上,能制造出怎样的纯品。

所以,应该更加支持那些手工制品的食物。它们或许一块饼干就会卖十几哪怕几十,但是吃起来是真材实料。或许,我们没有这样的消费能力,那么自己做的总该多少会放心多了吧。(不过,食品原料的安全怎么办。。)而那些工业流水线上的成品,用来充饥是不会死人的。。会比街边摊安全隐患少很多,毕竟它是由一定规模的企业名誉保证的产品。

总之,食品安全不仅仅是说说而已,需要各方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所有人的努力。也希望身为消费者的我们别一味的投之以消极的观点,隔岸观火也不是,毕竟我们每天都在吃,所以,不如好好认真的提些建议,来自消费者的建议才是最真实,最迫切的。 顶 [1] 评论 19楼 2013-07-09 22:36 千贺 因为是商业机密就用编号标?编号还不是可以查出来的吗?哪门子商业机密?就是向普通消费者隐瞒而已。 顶 [1] 评论 20楼 2013-07-09 23:04 自由的疯 引用@天山花语1 的话:这么复杂艰深的专业知识,大众哪有精力一一钻研练就火眼金睛?食品添加剂问题,说白了就是个政府公信力问题:政府有必要为大家提供一个公正可信的食品安全环境;否则大家只能选择信谣言了。

引用@天山花语1 的话:这么复杂艰深的专业知识,大众哪有精力一一钻研练就火眼金睛?食品添加剂问题,说白了就是个政府公信力问题:政府有必要为大家提供一个公正可信的食品安全环境;否则大家只能选择信谣言了。 NONO,你要清楚什么叫谣言。在正确的事实外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已经不是政府的问题了,问题的根源是制造谣言和传播谣言的人。无论一个什么样的政府,都不乏各种各样的谣言。 顶 [1] 评论 21楼 2013-07-09 23:07 自由的疯 引用@千贺 的话:因为是商业机密就用编号标?编号还不是可以查出来的吗?哪门子商业机密?就是向普通消费者隐瞒而已。 为什么隐瞒?还不是消费者逼得?写个H2O都能闹翻天。那个正规产品的配方不是国家认证批准的?需要向你隐瞒?需要你根据配方做出判断? 顶 [1] 评论 22楼 2013-07-09 23:14 自由的疯 引用@H3YF6 的话:呃...这样想似乎把做食品工业的人想得太高尚了...虽然这样高尚的人一定有,但是感觉上还是自发逐利不择手段的理论比较可靠。 逐利是应该本肯定的。是最自然的了。我们总说每年现金外流多少,买了多少东西,怎么就不说你买东西应该给钱呢?人家赚你钱不对?就应该白给?同样的道理。 顶 [0] 评论 23楼 2013-07-09 23:15 fly-yiyan 厂家加强诚信意识,政府加强监督意识,我们对食品添加剂的盲区也就会变得更小了。 顶 [0] 评论 24楼 2013-07-09 23:21 bigbigtree 引用@Kaedelion 的话:少量多次供应新鲜食品的事情可能还真有,唐朝时杨贵妃吃荔枝就是例子,现在我们称作"特供". 电商模式也许能做到你想吃马上做出来送给你,但是普通的物流绝对做不到早上山东下午广东,还能送到你手上,除非你...

其实楼主所说的 “ 很难找到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前提是在“现代工业环境”下。这样的食品至少会是大批量生产,且尽量地摆脱地域时间限制,这其中少不了添加剂,又或者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稳定需要添加什么来延长保存时间,出于商业目的要添加什么改善食品长相来吸引顾客。总之在这样的环境下确实不太可能有完全不添加的。

当然我有一个同学的同学曾自制草莓果酱在淘宝上售卖,从描述和该人人品判断,该类果酱确实纯手工制作没有任何添加剂,但相对的,保存时间也比市场上卖的那些的要短很多,很多,貌似还不到一个月。且价格稍贵。其实我想说的是这类销售纯天然无添加有良心食品的行为,并不在“现代工业环境”范畴内,毕竟这首先无法大批量生产。 顶 [1] 评论 25楼 2013-07-09 23:35 夏某 引用@合肥老叶 的话:主混淆了很多概念,这种披着科普的五毛文,最近在果壳越来越多,而且还天天上头条。现代食品工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降低成本。不使用防腐剂的食品就一定会马上坏掉吗?显然不是。... 别放氯化钠和一氧化二氢,整个成分不能有C和以上两种物质。 顶 [1] 评论 26楼 2013-07-10 00:24 超级夺命钢叉大人 我是来看热闹的,我也是合肥的,围观一下 顶 [0] 评论 27楼 2013-07-10 02:11 人人都爱龙君 引用@合肥老叶 的话:主混淆了很多概念,这种披着科普的五毛文,最近在果壳越来越多,而且还天天上头条。现代食品工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降低成本。不使用防腐剂的食品就一定会马上坏掉吗?显然不是。... 食品添加剂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不可否认的是,它只是一种现代食品工业化的催化剂。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政府的监管与民众对添加剂的误解。

添加剂的功用非常多,有的耐保存,有的可以提高营养,有的可以改善口味、、不一而足。但是,某些搞药剂和食品的人,却昧着良心,用添加剂养鱼、养猪、生产食品。速食多产,追求高效率的出肉率,此类添加剂基本上都是行内人能够搞到的。而监管部门在这些致人死亡的案件却一直都是缺省值。

如果每出一起食品问题,公司破产,法人判刑最高死亡。试问,在大环境中,还有多少人去昧着良心往食品里面整不好的添加剂。现在刘志军如此巨额的贪官都不死,法律没有约束效应,跟官场腐败一样,添加剂乱用,一心追求回报率的现象自然遍地开花。

我是很赞同您的意见。感觉楼主就是一五毛。自从上次方舟子爆出果壳是网络营销策划公司后,有些报道也就突然明白了 顶 [0] 评论 28楼 2013-07-10 02:18 熊兔兔 引用@千贺 的话:因为是商业机密就用编号标?编号还不是可以查出来的吗?哪门子商业机密?就是向普通消费者隐瞒而已。 是指配料的用量是商业机密~~编号是说这是国际上的通用方式~~~~可以告诉你用了什么,但是也可以不告诉你用了多少, 顶 [1] 评论 29楼 2013-07-10 06:37 DK0079 引用@合肥老叶 的话:主混淆了很多概念,这种披着科普的五毛文,最近在果壳越来越多,而且还天天上头条。现代食品工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降低成本。不使用防腐剂的食品就一定会马上坏掉吗?显然不是。... 你吃饭放盐吗?盐也可以算食品添加剂啊 顶 [1] 评论 30楼 2013-07-10 08:00 PHOENIX1723 引用@合肥老叶 的话:主混淆了很多概念,这种披着科普的五毛文,最近在果壳越来越多,而且还天天上头条。现代食品工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降低成本。不使用防腐剂的食品就一定会马上坏掉吗?显然不是。... 作为一个学食品的,我表示鸭梨山大……固然,在众多添加剂尚未发明之前,人们的饮食确实没有受到极大的影响,但正如作者所说,在现代社会,没有添加剂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食品工业和大众生活。民众在媒体的宣传影响下,形成了“天然的才是最好的”和“添加剂都是坏东西,不能沾”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很多添加剂的毒性甚至低于一些天然的类似物质(如柠檬黄和姜黄),并且相当一部分人们耳熟能详的“添加剂”(比如吊白块)压根就不是食品添加剂。在合理合法使用的前提下,添加剂是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确切地说是检测不到任何可观察到的损害)。尽管我们的工作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但当前的重点是打击违法、违规、过量、滥用添加剂,而非禁止添加剂的使用。相比于米国、欧盟,我国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一是食品添加剂行业乱象太多,二是食品化学工业发展不够。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吃的东西不会再如今天一样令人怖惧了吧。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顶 [10] 评论 1 2 3 4 5 下一页 末页 你的评论

请 登录 发表评论

顶评论

点击“顶”支持你喜欢的评论,这样它真的有可能会被顶到热门评论里。

知道了

推荐阅读 一支雪糕加入19种添加剂,有必要吗? 一支雪糕加入19种添加剂,有必要吗? “漂白的豆芽”真的致癌吗? “漂白的豆芽”真的致癌吗? 美国人为什么不怕“瘦肉精”? 美国人为什么不怕“瘦肉精”? 阴干之后成“乳胶”,含乳饮料能喝吗? 阴干之后成“乳胶”,含乳饮料能喝吗? 同主题站文章 车中的瓶装水,并没那么可怕作者:何以袖手 鹰的重生,传说还是流言?作者:红色皇后 喝小分子水,治心血管病?作者:皮卡 吃货能击退入侵物种?不要太天真了!作者:钟蜀黍 男人不能喝豆浆吗?别逗了作者:阮光锋 热门文章 男人,你该不该把马桶圈放下去? 男人,你该不该把马桶圈放下去? 《柳叶刀》评论:谁还愿做中国的医生? 《柳叶刀》评论:谁还愿做中国的医生? 同性婚姻,你为什么反对——看到你们在一起,让我丧失了优越感 鸡脖子、鸡屁股,到底鸡的哪些部位不能吃? 如果有人想在你的头顶洒硫酸 “肉丸”没肉还能吃吗? 万圣节常见物种识别指南 男人女人,不能都爱? 一支雪糕加入19种添加剂,有必要吗?

下一篇

一支雪糕加入19种添加剂,有必要吗? 最新文章  电脑一歇菜,人能挺住吗? 电脑一歇菜,人能挺住吗? ISON彗星会成为“世纪大彗星”吗? ISON彗星会成为“世纪大彗星”吗? 家族DNA揭秘,曹操身世之谜告破! 家族DNA揭秘,曹操身世之谜告破! 为什么有人会对爱人的背叛视而不见? 为什么有人会对爱人的背叛视而不见? 芦荟的那些是与非 芦荟的那些是与非 谁泡的咖啡更好喝,人还是机器? 谁泡的咖啡更好喝,人还是机器? 关于我们 加入果壳 媒体报道 帮助中心 内容专区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移动版 移动应用 ©2013果壳网 京ICP备0904325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2730 X   X 分享到 扫描下载果壳网官方App 果壳精选,科学走着瞧 成为果壳青年,一起记录科技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