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2012年各类神曲不断涌现,《忐忑》、《最炫民族风》、《伤不起》……然而最火的神曲莫过于《江南style》了。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这些神曲都会不断的出现在你耳边,磨得你耳朵都要起茧了,更让人抓狂的是这旋律已经悄然在你的脑中萦绕,挥不去赶不走。是谁,给了神曲这样的魔力?
新一代神曲——《法海,你不懂爱》
在湖南卫视2012-2013跨年演唱会上,龚琳娜演唱了新作《法海你不懂爱》,该歌曲在网上播出后立刻引起广泛关注,被网友称为又一首神曲横空出世,也立刻成为了网上转发和网友吐槽的大热门。网上的评论几乎一面倒,网友们纷纷质疑此歌“毁三观”,其歌词“法海你不懂爱,雷峰塔会掉下来……”直教人过耳不忘,开年“神曲”再度来袭。
然而对于神曲,网友从来都是缺乏免疫力的,短短一天时间,《法海你不懂爱》便在优酷网等视频网站上获得数十万的点击量。早在表演节目单曝光之前,就有无数网友对龚琳娜的演出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再次带来向《忐忑》一样惊艳的表演。而这首歌曲最终在舞台上演出之后,虽然还是有大批观众认为这是“新一代神曲”,但是还是有更多网友表示“难以接受”,认为这首歌“无聊之极”。对于网上两种极端的评价,龚琳娜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我知道这首歌有人喜欢,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其实不喜欢是因为不习惯,认为我应该只唱《忐忑》这样有难度有挑战的歌,但是我一直想让我的歌更接近老百姓,《法海,你不懂爱》很多人一听名字就明白。”
神曲,为什么越雷越红?
无论是《江南style》还是新一代神曲,几乎所有神曲都挑战了人们的的正常认知,歌词和旋律远远超过了大家的常规认知,越雷带给人们的认知冲击也越强烈。这种强烈的认知冲击经常让我们的常规认知在瞬间崩塌,这种认知失调恰恰是星爷喜剧常用手法,当然星爷的幽默比神曲的保质期要长得多。人们追捧神曲,正是因为一次一次带给认知冲击波,给压力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口。
“神曲”的走红从来都缺少调侃和极端评价,然而调侃和挖苦总能成为神曲走火的推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对神曲的调侃和挖苦中,也是有心理依据的。当我们看到神曲被喷失或出洋相,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和安全感。我们觉得自己比他强,而且也觉得他对你没有威胁,你甚至可能对他惺惺相惜……这些心态都会让你不自觉地认同他、接受他。”杨海龙说,所以有时候人们喜欢围观极品,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有时候适当出个小丑、示下弱,反而容易获得别人的接纳,背后就是这样的心态在左右。
雷人神曲,为什总是挥之不去?
尽管我们的耳膜已经被“神曲”折磨得几乎崩溃,然而这些红遍大江南北的“神曲”一旦轻触我们的脑细胞,便扎根脑海里,不仅不用学都会唱,而且越是努力不去想它,这些旋律就越是轻易地萦绕耳边。
最近科学家发现,其实不一定是神曲,很多音乐都能够形成这种效果。Beaman 和Williams 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都经历过这种一段音乐在脑中不断重复、怎么也挥之不去的现象,这种现象叫“耳虫”。
“耳虫”(earworm)是从德文Ohrwurm 直译过来的。这个词把爬进在脑中的音乐形象地比喻成一只虫。Dr. Kellaris把“耳虫”引起的这种感觉叫“认知瘙痒”(cognitive itch),让人忍不住想去挠(回想)它。
耳虫现象虽然普遍,但它基本上是无害的,在Beaman 和Williams 的研究中只有少数人表示耳虫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而且耳虫现象一般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平均约半小时。那些越是觉得音乐重要的人,越容易受其干扰,也越难以将耳虫赶出脑子。那些较少体验到这种现象的人也容易被影响。另外,耳虫会不会让你不舒服与它持续的时间无关,反而你越是觉得它烦,你会越难受。
回响在人们脑中的音乐以流行乐为主,每个人“中”的歌甚少有相同的。也就是说,科学家找不到这些音乐的共同点,会不会引起耳虫现象关键看这歌跟你的缘分。但确定无疑的是,这些音乐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一般来说,重复的都是音乐的一小段,在Beaman 和Williams 的研究中副歌占了33%;27%是歌曲的其他部分(通常只有一两句),但也有28%的情况重复的是整首歌。同一首歌老是重复出现的情况即使对同一个人来说也很少见,而且同一首歌重复的情况较可能在第一次脑中卡了这首歌的一两天内出现。
怎样摆脱耳虫?Beaman 和Williams 的调查中,46.67%的人选择想、听、或者唱其他的歌。25.71%的人用其他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如和别人聊天、想一些其他的事情等。另外18.1%的人选择啥也不干或者直接睡觉去。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最后一种——啥也不干(无为而治啊~),其他方法反而适得其反。这是因为根据心理学家Wegner 发现的自我控制的逆效应(theory of ironic mental control),越是努力想把某些东西或想法赶出意识往往越让自己忍不住去想它。
(图片来自网络)
《狐狸叫》成2013年度神曲 原是脱口秀宣传曲
自从上传到YouTube以来,短短一个月,《狐狸叫》的点击次数已冲破1.2亿,去年鸟叔的MV突破1亿点击大关共用了52天,而《狐狸叫》只用了30来天的时间。与鸟叔不同的是,Ylvis并非专业的音乐组合,他们只是挪威当地电视台的喜剧节目主持人,而《狐狸叫》的破亿点击几乎是在“零宣传”、“零成本”的基础上达成的意外成功。维加德·伊尔维萨克和巴德·伊尔维萨克自己也没想到,他们会因此在大洋彼岸美国爆红。
“小狗汪汪叫,小猫喵喵叫,小鸟会啼叫,老鼠吱吱叫,狐狸如何叫?”这就是最新神曲《狐狸叫》的歌词。虽然歌词幼稚,类似儿歌,但是因其搞怪的表演,尤其是其特别的海豚音式的尖叫,让人“过耳不忘”。
与《江南Style》的病毒营销方式不同,《狐狸叫》在美国的走红完全是出于意外。在挪威,Ylvis兄弟是一个喜剧演员二人组,他们主持脱口秀节目《今夜Ylvis秀》,而《狐狸叫》原本是他们为了宣传新一季节目开播而制作的宣传歌曲。
《狐狸叫》整首歌的重点即在于“狐狸到底怎么叫”。中国网友给这首歌冠上“新神曲”的称号,有网友认为,《狐狸叫》歌词白痴反而有种呆萌的气息。还有网友对Ylvis兄弟的歌喉表示欣赏,认为高潮部分简直是在飙海豚音。
持续爆红 随时准备被潮流抛弃
神曲年年有,但每年的神曲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朗朗上口”,让人“过耳不忘”,并且听过之后被“洗脑”。
当这首歌的MV在9月3日放上YouTube之后,很快就在全球掀起热潮,目前华纳挪威分公司已经签下了Ylvis兄弟。借助互联网影响力,这首没有花钱上电台推广的《狐狸叫》,上周首次进入公告牌单曲榜,在百首热门单曲中排名第29位,而本周则直接升至第6位。
但一夕爆红总是会相应带来更多的风险,当人们的猎奇心理逐渐消退之后,歌手很容易遭遇从天堂掉落凡间的境遇。对此,Ylvis兄弟却表示已经做好了准备,“也许就在下周,在丹麦就冒出一首关于狼的歌曲,然后突然间,我们就被潮流抛弃了。但即使那样也挺好,我们已经玩得很开心。”
延伸阅读 狐狸叫声没那么“萌”
听完《狐狸叫》后,很多人都会产生同样的疑惑,现实中狐狸到底是怎么叫的呢?而在YouTube上,关于狐狸的真实叫声解读的视频,也随之吸引了超过百万次的点击,里面录到狐狸的真实叫声,有点像高八度的狗叫,又有点像女人的尖叫声,听起来真有点令人不寒而栗,并不像《狐狸叫》中那般有“萌点”。
据“果壳问答”介绍,对于红狐来说,繁殖季一般在12月到次年4月,警戒叫声是“raaww”,求偶叫声则是“whaaa”。
近几年的“洗脑”神曲
■2009年《爱情买卖》 由慕容晓晓演唱的《爱情买卖》从2009年年底至今,雄踞各大彩铃下载榜榜首,累积下载次数高达7000多万次,如此惊人的数据,即使天王巨星周杰伦、蔡依林也只能仰望汗颜。
■2010年《忐忑》 龚琳娜演唱的《忐忑》在网上被播放了不下10万次,是网友口中的第一网络“神曲”。虽然它的歌词只有“啊,哦,唉,呀……”,但却因演唱者龚琳娜一收一缩的嘴型、滴溜溜转的眼神,被网友们形容为“学一万遍都学不会”。
■2011年《伤不起》 王麟的《伤不起》在短时间内迅速刮起了“王麟热”,而这首歌也以神曲姿态迅速走红,成为人人必备的彩铃、手机铃声,大街上,随处可以听到这首歌曲,网络的曝光率也达到了巅峰。
■2012年《江南style》 由韩国音乐人PSY演唱。2012年9月,这支音乐录像带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YouTube历史上最受人“喜欢”的视频。截至2013年5月1日,这支音乐录像带在YouTube网站的点击量为15.78亿次。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