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活消费

拉萨市工商局专项整治霸王条款格式合同

2015年08月27日 11:1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本网消息 很 多人表示在消费过程中遇到过霸王条款,由于消费者是以个人形式面对集体形式的商家,存在心理弱势,往往自认倒霉,花了冤枉钱还得受窝囊气。为了维护广大消 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段时期以来,拉萨市工商局全面启动了霸王条款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排查是否存在“最终解释权归本店”“禁止自带酒水”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 违法行为。“‘最终解释权’不是说归谁就归谁,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和责任进行解释。”拉萨市工商局副局长王万新告诉记者。

霸王条款

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消费者享受到的服务也越来越丰富。“特价商品不退换”“谢绝自带酒水”“卡内金额过期作废”……不知从何时起,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霸王条款的事儿已屡见不鲜。

市 民李女士经常在市区一家美容美发店消费,为了方便支付和在某些服务项目中享受优惠,在店员的介绍下办了优惠卡。今年雪顿节期间,李女士消费时被告知卡内余 额不足,不能进行优惠消费。“卡里明明还有40多块钱,本次只消费21元,为什么不能消费?”李女士问。店员说:“根据我们的规定,进行优惠消费时卡内要 有30元的保卡费。”虽然李女士也觉得不妥,但也没去追究,又往卡里充了100元。

拉 萨市工商局副局长王万新介绍,这是消费领域典型的霸王条款。“消费领域的霸王条款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实际监管中我们发现,一些商家为了强制留住消 费者,往往单方面以通知、声明、店堂告示、服务单据、口头告知等形式,将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写入格式合同文本中。”

工商部门

已查处六种格式条款

从 去年开始,拉萨市工商局启动霸王条款格式合同专项整治,重点规范、查处物流快递、电信、供水、供电、银行、旅游、房地产等涉及公共利益的行业利用不平等格 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上半年,我们已经查处6种不公平的格式条款,涉及餐饮、美容美发、房地产等多个行业,我们的目的是查处一批案件,规范 一个行业。”王万新说。

王 万新解释说,所谓不公平条款就是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告示等,限制消费者权利。霸王条款 之所以遭到广大消费者的痛恨,是因为个别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供求关系不平衡,将不平等的消费条款强加给消费者,减轻商家的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当有 了争议时,又限制消费者寻求法律救助。

王 万新表示,就拿“本店拥有最终解释权”这种格式条款来说,属于无效的单方告示。“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存在某一方的‘最终解释权’,双方应该根 据协商达成合同条款,并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解释,因为法律是双方都能接受的。”而且,《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 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有奖销售

工商将加大检查力度

为 了让商品卖得更好,一些商场经常利用节假日进行有奖销售活动,诱惑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不过,记者走访了解到,很多商家只是对有奖销售的规则进行简单介 绍,并没有说明中奖概率是多少,中奖信息也没有及时向消费者公布。王万新表示,“抽奖”经常被商家用来当作促销的噱头,看到诱人的奖品,消费者经常趋之若 骛,大奖很可能“有名无实”。

“前 段时间我们查处了两家电信运营商,这两家运营商开展的充话费可抽奖的活动涉嫌欺诈消费者。”王万新说,两家电信运营商举办有奖销售活动,未向消费者明示中 奖概率及兑奖方式、中奖情况等事项,其行为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商家停止有奖销售活动,并对两家电信运营商进行了处罚。

王 万新说,商家利用消费者博奖心理,开展有奖销售诱使消费者消费,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却又对中奖概率等应明示事项遮遮掩掩,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 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正常的公平交易,破坏了和谐的市场经济环境。“最近,拉萨的节假日比较多,工商部门将加大有奖销售的检查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 益。”王万新表示,消费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财产遭受损失。(记者 刘庆顺 曲宗拉姆)

新闻+ 警惕七种有奖销售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欺骗性有奖销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虚报有奖信息。包括谎称有奖实际却无奖,或者对所设奖的种类、等级、中奖概率、金额、最高奖金额等提供虚假信息,诱骗消费者。

内定中奖人员。有奖销售举办者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中奖时间交叉。一些经营者在进行有奖销售时,故意将中奖标志和有奖销售商品交叉投放市场,或将不同等级的中奖标志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与宣传内容不相符。

高额奖励误导购买。一些经营者利用高额奖励误导购买者违背意愿和需要购买商品。

设置领奖障碍。有奖销售举办者不明确告知开奖的时间、地点、方式以及通知中奖者的时间和方式,或者通过异地领奖方式给购买者兑奖设置障碍。

提供质次价高奖品。经营者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商品或积压滞销的商品。

暗中设置中奖条件。经营者在开展有奖销售活动中,暗中附加相关的中奖条件,当消费者领取相关奖品时,才告知其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方可领取。

责任编辑:次仁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