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活消费

今年拉萨10%餐饮单位完成“明厨亮灶”工程试点

2015年11月26日 09:3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分享到:    

03.jpg

本网消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广受关注,而餐饮企业的后场卫生状况,也曾长期饱受消费者诟病。“牛奶生产场地脏乱差”、“肯德基收银与配餐不分家” 等新闻一度让消费者不敢“贸然”出门点餐。

为提升拉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让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拉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今年3月份开展了“明厨亮灶”工程,如今大半年过去了,你在拉萨吃得还好吗?

食药监局:

三年打造出看得见的厨房

食 品安全问题和餐饮企业的后场卫生状况,一直以来饱受消费者诟病。许多宾馆饭店大厅、包间搞得富丽堂皇,可后场往往“惨不忍睹”,脏乱差、原料生熟不分、乱 摆乱放;这让消费者对于在外点餐的卫生条件深表怀疑,而绝大多数餐饮企业一张“厨房重地,闲人莫入”告示将食客拒之门外,食客对后场卫生状况一无所知。

为此,拉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不断提升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让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在今年3月制定出台了《拉萨市餐饮服务环节“明厨亮灶”工程实施方案》,并在拉萨各餐饮行业开展了“明厨亮灶”工程。

据拉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消息,所谓“明厨亮灶”就是通过透明厨房的建设,让消费者可直观看到菜品的切配烹饪、冷食类和生食类食品加工、餐饮具消毒等。同时,食物的加工烹饪区、专用操作区域、清洗消毒区域等也公开展示。

“明厨亮灶的目的就是让餐饮服务单位后厨从幕后走到前台,消除部门、餐饮服务单位与公众间信息不对称的障碍,引导公众直接参与食品安全,让消费者来监督,实现食品安全的根本好转。”拉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据 了解,拉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工作方案将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全市餐饮服务单位基本完成“明厨亮灶”工作。到2015年底,全市10%餐饮服务单位 将完成试点工作。其中A级餐饮服务单位、承担大型聚餐及接待重大活动保障任务餐饮服务单位、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全部完成“明厨亮灶”工作,2016年 底全市80%餐饮服务单位完成实施工作,2017年底全部实施到位。

就“明厨亮灶”工程的实施方法,拉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主要采取三种形式。

一 是对提供品种相对单一的小型餐饮单位,在现有基础上改造“亮化”食品处理区,建成开放式厨房,达到“明厨亮灶”的要求;二是使用透明玻璃隔断,使“后厨” 成为消费者可直接看到的“透明厨房”;三是采用视频传输等技术,使“后厨” 可视、可感、可知,展示给消费者和社会公众。

最 终,中小型餐饮服务单位要按照“打开一堵墙,后厨见阳光”的理念,打通操作间和餐厅之间的墙壁,安装透明玻璃隔断,将后厨操作直观地展示给消费者。而对于 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和学校食堂,则要利用高清摄像头和显示屏将操作间、凉菜间、消毒间(区域)、面点间、食品库房等关键区域、工作流程,在大厅醒目的位置向 消费者进行展示。

消费者:

现在出去吃饭放心多了

“明厨亮灶”工程实施大半年了,情况如何呢?记者通过街头随机采访了解到,很多市民对于“明厨亮灶”四个字并不陌生。“就是那种透明的玻璃厨房呗。”市民白女士解释自己对于“明厨亮灶”的理解。而一些市民同时表示,拉萨有玻璃厨房的餐馆越来越多了,现在出去吃饭放心多了。

位 于娘热路的“东方宫中国兰州牛肉拉面店”是实施“明厨亮灶”工程的餐饮店之一,在店里通过“透明厨房”,记者能一清二楚地看到拉面师傅“一气呵成”的拉 面、盛面过程。正在厨房忙碌的厨师告诉记者,现在食客越来越挑剔,打造“透明厨房”以后,老板在厨房后场陆续装了好几个摄像头。“刚开始,大家都觉得很不 自在,总觉得有只眼睛在盯着我们,甚至有些抵触情绪。但是现在习惯成自然了。其实只要按照规范做,也没什么,这个办法倒逼着大家把后场弄干净,不会在后场 玩手机什么的。”该店的一位厨师说道。

“透明、安全、卫生的环境是最好的招牌。”该店老板说,打造透明厨房,虽然店里投入了一大笔资金,但通过让客人零距离观看厨房现场,就像站在大厨身边一起做饭似的,客人一下子就多起来了,此举赢得不少顾客的信任和赞扬,生意比以前更好了,这个钱花得值。

据 拉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拉萨“明厨亮灶”工程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消费者参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过去 仅靠食药监部门去监管,很难监管到位,而“透明厨房”让厨房后场曝光在消费者的眼皮下,发挥全社会的监督力量,让餐饮业更加自律,消费者吃得更加安心、放 心。(记者 王瑞雪 韩庆鹏)

责任编辑:次仁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