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如今也带出来许多名徒,徒弟们也都闯出了各自的一片天地。
20年厨师生涯,他跟许多优秀的同行学习、切磋,掌握了“各派武功”。
初春的拉萨,寒气未尽,暖阳出头,略显尴尬的气候让人们不知道穿什么才合适,但这个季节好像无论吃什么都对。艳阳高挂的中午,叼一根冰棍闲逛,并没有路人惊叹;夜幕降临,约上三五好友煮个火锅也不会像炎夏时节一样令人燥热。
八廓街沿路一家叫喜鹊阁的餐厅里,走出两名心满意足的游客,两个“女汉子”含着牙签,打着饱嗝,一顿惬意可口的午餐让她们的幸福感猛地攀升,竟忘了保持形象,出门后还回头冲普布竖起大拇指。服务员清理桌面的时候,笑着告诉普布:“吃得一干二净啊,一点都不剩。”普布也满意地笑了,坐在椅子上,利用闲暇时间点上一根烟。
普布是餐厅里的大厨,“看到客人把盘中餐吃得精光”是他最开心的事儿。到东来顺吃涮羊肉、去全聚德吃烤鸭、在一杆旗吃大盘鸡……貌似一家餐馆总是要专注一样菜品才能够成为行业翘楚。可是,口耳相传的顾客来到喜鹊阁,无论是吃藏餐、中餐、尼泊尔餐还是西餐,都不会感到失望。更绝的是,这几类做法、口感以及其背后的饮食文化都截然不同的菜品,居然都是出自普布一人手笔,大家餐罢还总会赞上一句:“地道!”
这精湛的厨艺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虽然普布今年只有38岁,可是他已经在厨房里历经20年的磨练了。1996年,18岁的普布告别家人,只身从日喀则老家来到拉萨学习厨艺,从小就对味觉敏感、对烹饪着迷的他师从一位尼泊尔大厨。跟每个学徒一样,一开始都是从最基本的洗菜、切墩开始锻炼,尽管枯燥,但他觉得自己找准了人生方向,全心投入其中,累并快乐着。因为师傅是尼泊尔人,每天餐厅打烊之后,他还给自己补课,学习英语和尼泊尔语,“这样才能跟师傅有更顺畅的交流”。
第一次掌勺时候的兴奋他现在一直忘不了。“师傅尝了一口自己做的菜,然后眉头舒展,伸出大拇指”,普布回忆道,“那一刻,就像孩子学会了走路一样,满满的成就感。”三年后,师傅回到了尼泊尔,敬师如父的普布经历了难过的一段时间后,下定决心要振作起来,“一定要把师傅的技艺传承下去”。他接替了大厨的位置,把师傅的教诲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徒。
20年过去了,普布也在拉萨辗转了好几家餐厅和酒店,期间跟许多优秀的厨师学习、切磋,掌握了“各派武功”。不光如此,他利用闲暇时间自创的“藏式汤锅”、“尖椒土豆饼”等“独门秘籍”也让许多食客不能自拔。
如今,他已年近不惑,也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必须留在餐厅,可他现在不像年轻时那么“拼”了,一有空,普布就在家里待着,给两个可爱的孩子做一顿饭,陪他们玩儿。
“其实做厨师这么多年,给客人做得多,给家人做得少。”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