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法分子利用日益发展的通信技术和快捷支付技术,在非接触状态下,设计花样繁多的骗局实施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我区仍时有发生。
近日,日喀则市公安机关主动出击,深入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破案攻坚行动,成功侦破系列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这11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分为以下4类:
1.假冒销售手机靓号诈骗
手机靓号又称“吉祥号码”,这些号码要么连续相同易于记忆,要么有吉祥寓意,要么有特殊意义。当下,手机号码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它已不仅仅是通讯号码,还是注册网站、APP、银行账户,网购及生意往来时的必备信息。诈骗分子就利用微信、QQ等假冒销售手机靓号实施网络电信诈骗。
实际案例
2月21日,日喀则市发生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案犯以“销售手机靓号”为由,骗取扎先生2000余元。接案后,日喀则反诈骗中心通过深度研判、缜密侦查,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嘎某。4月17日,专案组在那曲市某县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嘎某,经突审,嘎某对上述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交待了今年2月至3月间,其利用微信实施的另外4起诈骗的犯罪事实。目前,犯罪嫌疑人嘎某己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微信只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并不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说的网络交易平台。微信或者微信的提供商,它本身并不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所以它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微商门槛低,商家不用店铺,不用工商注册,甚至产品也没有经过正规流程检验,更不需要纳税,监管起来很困难,举报起来更加困难。
2.微信交友诈骗
诈骗分子将自己伪装成相貌堂堂的成功男士或者美丽可爱的年轻女子,通过相亲网站、漂流瓶、摇一摇等方式与受害人结识,并迅速与受害人网恋,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以各种借口向受害人借钱,甚至诱惑被害人参与网络赌博、网上购买彩票、网上投资等,骗取钱款。
实际案例
3月22日,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发生一起微信交友电信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在与受害人张某(化名)确定网上情侣关系后,以“生病、买手机和住酒店等”为由,骗取张某41000元。接案后,日喀则市反诈骗中心通过缜密侦查、深挖扩线,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黄某。于4月16日,专案组在广西夏石边境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黄某。经审讯,犯罪嫌疑人黄某对其冒充女性骗取他人钱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犯罪嫌疑人黄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3.冒充部队军官诈骗
诈骗分子假冒公检法等身份以涉嫌各种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账户核查资金或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为由,进行诈骗活动。而近期我区则出现了冒充部队军官以“点外卖”为诱饵实施网络电信诈骗。
实际案例
4月12日至4月20日,日喀则市陆续发生四起冒充部队军官电信网络诈骗案,案犯冒充日喀则市某部队军官以“点外卖”为诱饵,骗取4名群众共计11600余元。接案后,经日喀则市反诈骗中心集中研判,发现四名受害人接到的诈骗电话(19180511281)都是同一个号码,犯罪嫌疑人要求加微信转账也是同一个账号。经深度研判发现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微信号、绑定银行账户的资金流发现羊某(男,汉族,系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有重大作案嫌疑,最终锁定四川省都江堰市一带活动。4月27日,专案组与四川省都江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专案组在都江堰市联合将犯罪嫌疑人羊某抓获。经突审,羊某对上述4起冒充部队军官电信诈骗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因犯罪嫌疑人涉嫌内地多起电信诈骗案,按照《公安机关侦办电信诈骗案件工作机制》日喀则市公安局专案组以依法将上述4起案件移交四川省都江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统一侦办。
4.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受害人接到电话后,诈骗分子自称是淘宝、京东或其他购物平台的客服或卖家,可以详细报出受害人的个人订单信息,并称订单无效要“退款”、或者“退货给补偿”等,引诱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或引导受害人扫描二维码等,将钱卷入自己的账户。
实际案例
3月31日,日喀则市仁布县发生一起冒充客服退款诈骗案,案犯冒充购物平台客服以“网购物品出现问题要求退款”为由,骗取达某(化名)112900元。接案后,日喀则市反诈骗中心及仁布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开展相关工作,专案组通过缜密侦查、深挖扩线,成功锁定陈某和、陈某炳(男,汉族,系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人)和陈某生3名犯罪嫌疑人。于4月30日,厅专案组和市专案组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珊瑚乡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和、陈某炳和陈某生。经审讯,犯罪嫌疑人陈某和、陈某炳和陈某生对其冒充购物客服退款骗取他人钱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犯罪嫌疑人陈某和、陈某炳和陈某生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网警提醒】
防范通讯网络诈骗务必谨记以下“四要四不六一律”:
“四要”是指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是指不要连接陌生WIFI;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录密码设为同一个;不要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手机号等“四大件”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六一律”是指接到陌生人电话,只要谈到银行卡的,一律挂掉;只要谈到“中奖了”的,一律挂掉;只要谈到“电话转接某某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律挂掉;只要谈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凡是让点击链接的、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一律删掉;微信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如果是熟人、朋友发来的,必须先电话核实。
如遭遇通讯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就近派出所警察提供诈骗犯罪分子的电话号码、银行卡账号、QQ号、微信号等,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紧急止付等工作。
发生手机被盗,及时通知家人朋友防止受骗、及时挂失补电话卡、及时解除支付宝微信绑定、及时通知银行冻结账户。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