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著名学者赤烈曲扎先生在其著作《西藏风土志》中记述,望果节是西藏预祝农业丰收的传统节日。按藏语的意思,“望”是“田地”;“果”是“转圈”。从字面讲,“望果”就是“转地头”的意思。
望果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谷物成熟之际举行。古时候约定俗成于“鸟王”——大雁南飞的季节到来前过节。解放后,根据农事的安排,如拉萨从阳历8月1日开始,节期3—5天;日喀则等地阳历7月中旬过节,过了节后便开始紧张的秋收秋种。
望果节最早流行于雅砻香布(现在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带。据相关典籍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末,雅砻地区就已兴修水渠,开始使用木犁耕地,为了确保粮食丰收,赞普布德贡坚教农人绕田地转圈,求风调雨顺,这就是“望果”。但这个时期,“望果”仅仅是开镰收割前一种例行活动,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
如今,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望果节的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在的望果节,村民们打着各色彩旗,举着青稞麦穗,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幼,抬着用青稞穗搭成的“丰收塔”,敲锣打鼓,唱着歌曲绕着地头转。在这天,村民赛马、射箭、唱戏、歌舞,而且还进行丰盛的郊宴,度过欢乐的一天。
8月1日,拉萨堆龙德庆区古荣乡噶冲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朗孜望果节”。早上10时,村里的34名骑手就已经整装待发,早早地相聚在朗孜庄园。在出门前,家人会为今天参加转地仪式的骑手和马匹举行祝福仪式。紧接着,新“马头”占堆一声令下,骑手们列队出发,在清脆悦耳的铃铛声里,转田地仪式正式开始。在转田地的过程中,占堆会唱一些祝福村庄、祈祷丰收的歌谣,其他骑手随声应和,仪式感极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望果节习俗随着岁时变换和生产习俗而代代相传,与农业生产中的特色活动和特定的农业生产周期产生了密切关联,充分体现了本地农耕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望果节也成为展示西藏民俗、服饰、饮食、竞技、歌舞等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