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篇
当山南市体育场内雄伟浑厚的音乐声响起时,所有在场的观众热情高涨、欢呼雀跃,8月15日,山南市隆重举行了2016年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开幕式。山南市体育场内高朋满座,彩旗飞扬,热情好客的雅砻儿女和来自区内外的宾朋欢聚在此,庆祝以“藏源·藏缘——腾飞山南”为主题的2016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开幕。2016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以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生命之源》拉开第一篇章“美丽山南”的序幕。2000余名农牧民群众演员组成了18支方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声与舞的视听盛宴,一场民族文化的大展演。
图/记者 高莉
18支方队来自不同阶层 诠释不同的雅砻文化内涵
18支队伍、2000余人参与表演,本届雅砻文化节的演员人数为历届之最。为了在开幕式上呈现出最美的歌舞,群众演员们提前两个多月就开始练习。“提前排练,为的就是从造型变化到每一个挥手动作都做到完美。”据现场一位演员介绍,参加此次雅砻文化节开幕式演出的演员既有民间艺术团演职人员、解放军官兵、在校学生,还有农牧民群众和来自宗教界的广大僧尼,他们在雅砻文化节开幕式上,也从不同层面展现了36万雅砻儿女的风采。
据了解,这18支方队分别是国旗方队、引领方队、节徽方队、解放军方队、宗教方队、扎囊县方队、桑日县方队、错那县方队、贡嘎县方队等。来自乃东区方队的演员是由160名业余藏戏演员组成,有些人戴着蓝色面具、有些人戴着黄色面具和白面具,还有些人身穿藏戏服装,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藏戏及白面具等乃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徽方队则为穿着小猴子服装的演员,通过猴子辨认的美丽传说,让山南享有“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的美誉,诞生了西藏历史上诸多第一。将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第一座佛堂、第一部藏戏、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及松赞干布、赤松德赞、金城公主等历史人物以艺术形式进行了展演。每支方队均有不同的标志、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服装道具、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雅砻儿女团结一致,奋发激情,安居乐业,共谋发展的新气象,展现山南各族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
共同承办开幕式晚会 湖北、山南艺术家同台演出
8月15日,2016年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晚会。来自区内外的表演艺术家和山南12县(区)的民间艺术团,在山南市体育场送上雅砻大地的赞美和祝福。开幕式晚会共分为上中下篇,包括歌舞、诗朗诵、男声独唱、藏汉民歌联唱等表演节目。此次开幕式文艺晚会由湖北省文化厅和山南市人民政府共同策划组织承办,湖北和山南两地艺术家、艺术团同台演出。
据介绍,此次文艺晚会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情系山南。一场《鼓魂》“鼓”出了湖北山南人民的热情与激情。一首《藏汉一家亲》“诵”出了湖北援藏干部“三年援藏,一生恋藏”的情怀,“读”出了山南儿女的不舍。第二篇:相约山南。一首由湖北省演员演唱的歌舞剧《洪湖水,浪打浪》“忆”湖北山南两地间的往昔峥嵘岁月。一首《山路十八弯》“唱”出了湖北土家人的热情。第三篇:梦圆山南。一场舞蹈《绽放》“现”出雪域高原的皑皑白雪,山南人民的“腊梅”风骨。老艺术家才旦卓玛也在此次文化节上献唱,她的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山南儿女的心声,唱响了山南人民的新生活。
来自隆子县的演员德吉说:“自雅砻文化节开办以来,每次开幕式的演出我都参加了,表演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们所有演职人员却要从两个月前就进行排练,虽说很辛苦,但是能给观众带去最好的演出,心里还是很欣慰的。”“我初次来山南是2013年,那时候的山南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像我在开幕式上演唱的歌曲《大美山南》一样,山南是藏文化的发源地,藏文化的底蕴很浓厚。”特邀嘉宾歌手三木科告诉记者。
数千名来自区内外的观众让整个体育场看台座无虚席,他们有的手持国旗,有的手拿向日葵,红与黄交相辉映,欢呼声与掌声此起彼伏。宛转悠扬和绚丽多姿的歌舞让每一位在场的观众都如痴如醉。特别是当《大美山南》的音乐响起时,观众们不约而同地打起节拍,为著名藏族歌手三木科的精彩演唱喝彩。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