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山南

许成仓亲切看望慰问教职工 向全市教师致以节日祝福

2017年09月11日 10:27    来源:山南网    记者 记者 崔昭
分享到:    

在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8日下午,山南市委书记许成仓亲切走访慰问“组团式”对口援藏教师和乡村教师代表,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

市委常委、秘书长赫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乃东区委书记尼玛次仁,副市长扎西加措一同看望慰问。

图为许成仓与援藏教师王圣平亲切交流。

湖北省“组团式”对口教育援藏市一高教师王圣平所住公寓,面积虽然不大,可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从灶台到抽油烟机,从冰箱、洗衣机到电视机、茶几、沙发,样样配置齐全,整间屋子也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许成仓和王圣平亲切握手,仔细打量房间,详细询问工作生活情况。他说,开展“组团式”援藏工作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中央深化援藏工作的重大举措。开展“组团式”教育援藏目的是让西藏的孩子不离乡就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湖南、湖北、安徽三省选派了大批优秀教师组团支教,为我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作出积极贡献,有力促进了山南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广大援藏教师克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倾情山南教育事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山南各族干部群众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

图为许成仓与乃东区多颇章完小教师亲切交流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祝福。

许成仓强调,要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教育强区”战略,全面落实“五个百分之百”的工作部署,以“组团式”教育援藏为契机,把内地学校好的管理方式方法运用到西藏,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与对口支援学校联络沟通,制定计划,下大力气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久久为功、稳步推进,逐步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要发挥好“组团式”教育援藏教师作用,通过采取“一带一、一带多”和小团队模式,通过观摩课、师父带徒弟等方式,培养培训本校教师,同时,加强县级中学和小学教师培训,采取订单模式、有固定的培养对象,形成稳定的师徒关系,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使之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

图为许成仓走访慰问困难乡村教师巴庆。

许成仓叮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心思放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上,要建立健全传帮带制度,多给援藏教师压担子、出题目。要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生活,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乡村基层老师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困难?工作开展的如何?一直是许成仓书记心中的牵挂。走进乃东区多颇章完小教师巴庆家中,许成仓详细询问工作生活情况,在了解到巴庆常年疾病缠身,依旧坚持在教学一线时,许成仓嘱咐他要保重身体、耐心接受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许成仓说,乡村教师在西藏教育史上作出过突出贡献,没有乡村教师,就没有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关心教育就要关心基层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传承者。一定要发挥好乡村学校的思想教育阵地作用,特别是在开展“四讲四爱”等一系列活动中,老师要做好示范,学生要发挥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

图为许成仓看望慰问乃东区多颇章完小教师。

许成仓强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落实好国家的支持乡村教师计划,加大对乡村教育投入力度,落实好支持乡村教师的政策、相关规定和待遇。要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一定要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下大力气改善乡村教师特别是边境地区教师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学习和工作环境。要学习宣传好他们在艰苦地区长期坚守、默默奉献的敬业奉献精神。要加大学校改造提升力度,不断提升改造乡村学校,改善整体办学条件。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学方向,践行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宗旨;要加强学校采购、“三包”经费管理,把“三包”经费作为“高压线”,真正用好、用足。

在多颇章完小,该校邀请了离退休老教师和大家一起庆祝教师节,许成仓走到人群当中,和大家一一握手,不时交谈。他说,我市将继续不断改善乡村小学条件,不断提升乡村小学办学质量,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工作和学习条件,今天,在这里向你们,并希望通过你们,向全市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节日的祝贺,祝大家节日快乐,也希望大家立足三尺讲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今年的教师节让多颇章完小的老师们激动难忘,书记的车虽已远去,但书记的谆谆教诲始终萦绕在大家耳边……

责任编辑:彭婧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