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过后的一个下午,笔者来到琼结县下水乡措杰村次仁卓玛和赵小平的家里,当时夫妻俩正在辅导两个小孩做寒假作业,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客厅的花架上。
琼结人次仁卓玛和甘肃天水人赵小平组建的这个藏汉家庭,夫妻恩爱、和睦富足,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幸福之家。
在四溢的茶香中,夫妻俩向笔者讲述起他们一路走来的经历。
2004年,24岁的赵小平来到琼结县下水乡政府办公大楼的建筑工地做泥瓦匠,并在这里邂逅了为工友们做饭的22岁藏族姑娘次仁卓玛。
“当时,我也没觉得老赵有啥特别的地方,就是看到这个小伙子勤快麻利、乐观健谈,总喜欢跟我聊天,逗我笑。”回忆起当初的相遇,次仁卓玛的脸庞仍会泛起红晕。
赵小平说:“其实,我在工地上第一眼就相中了她。她年轻漂亮,善解人意,做菜很有一手,而且很会关心人。”
就这样,两人相恋了。当笔者问道,在遇到彼此以前,有想过会和相隔千里的他(她)终成眷属吗?夫妻俩相视一笑,次仁卓玛红着脸说:“遇见你是我的缘!”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通往幸福的路却是不同的。二人的恋情起初并没有得到双方父母的赞同,毕竟各方面的差异,总会让父母们有些担心。
在几经做思想工作无果的情况下,次仁卓玛决定与赵小平一起“离家出走”。
二人来到拉萨,用省吃俭用攒起来的一点钱承包起了蔬菜大棚。与此同时,赵小平还去蹬人力三轮车、到工地打零工挣钱。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创业”,2005年藏历新年,夫妻俩用赚到的钱,买了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到了措杰村。二人的相持相爱相守最终得到了父母的祝福。
当年,二人步入了婚姻殿堂。随后,大女儿、小儿子相继出生。孩子们来到人间让年轻的夫妇感到更加幸福,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沉甸甸的责任。
于是,勤劳的夫妻俩,一个在外务工,跑遍了西藏七市地,一个在家经营小商店,照顾老人和孩子。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家年收入达到七八万元,不仅过上了小康生活,还经常尽己所能,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受到村里人的赞扬。
13载风雨同舟,4000多个日夜相濡以沫,换来了次仁卓玛和赵小平的家庭美满。2018年,他们还将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