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社制发 制图:李小芳 郑少杰 卞琳琳)
发展中的山南。 记者 段敏 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4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山南历届党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和治边稳藏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幸福山南、平安山南、绿色山南、文化山南,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迈入了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时代。
毫不动摇推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40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保持定力、锐意改革,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牢牢把握区党委“十三对关系”根本方法,立足“山南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实际,创造性提出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补齐短板的工作总基调和“完善基础、产业立市、统筹城乡、新区引领”的经济工作思路,以慢不得、等不得、拖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市生产总值达145.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1.7亿元、财政收入16.57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190倍、1911倍、45倍。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特色农牧、清洁能源、天然饮用水、建筑建材、旅游服务等产业方兴未艾,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江北新区建设等重大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华新水泥、海思科药业、西藏福地矿泉水等一批重大企业落户山南,援藏工作不断深化,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坚持以城市的理念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发展城市,形成以泽当为中心、11县城为支点的城镇体系。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实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深化治理促进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40年来,我们始终把维护稳定、守土固边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第一责任,全力推进维稳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以防患于未然为原则做工作、以防止出大事打基础做准备、以敢于担当落实责任为标准看干部,全力推进维稳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反分裂斗争深入开展、宗教领域和谐稳定、边境更加和谐安宁、社会治理成效明显、维稳机制更加健全,社会治理由“要我稳定”向“我要稳定”转变,社会局势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主题,深入践行总书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了民族工作新局面。
久久为功推动生态环境保持良好。40年来,我们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地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生态保护作为底线,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大力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严禁“三高一低”企业和项目,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全力打造雅江中游“百里生态走廊”,在泽贡高等级公路两侧、江北公路两侧、沿江岸线大规模植树种草,引进亿利、蒙草、江平生物等大型企业落户江北,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现代牧业等生态产业,努力让江北绿树成荫、花草满地、瓜果飘香。
用心用情带领农牧民群众走向美好生活。40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将本级财政80%以上的资金投向基层和民生领域,认真落实各类民生改善措施,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截至2017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65元,是1978年的78.5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着力补齐扶贫开发这个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作为主战场、主阵地,紧盯脱贫攻坚时间节点、目标任务和贫困人口增收标准,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实施,不折不扣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驻村帮扶机制,采取精准差异化措施,下足“绣花”功夫,举全市之力集中打脱贫攻坚战,乃东区顺利脱贫摘帽,6县完成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5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加快推进,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19.3%降至5.3%,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文化自信。40年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和弘扬。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文化工作,牢固树立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藏源文化资源优势,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族群众文化自信心更加牢固,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兴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发展现实,着重强调民族团结性、文化一致性,全力推动民族团结与文化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立足山南文化资源禀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规格推动,积极培育和引进有实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全力打造藏源文化旅游品牌,促进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以最坚决的态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40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党的历史任务,全面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推进党的伟大工程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结合山南工作实际,提出“问题出在下面,根子还在上面”“上面松一寸,下面就松一丈”的理念,坚持从市委做起,从问题抓起,从根子抓起,以最坚决的态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农牧民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广大党员严守政治纪律、不信仰宗教、不追随达赖集团、坚决反对分裂,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过好当下幸福生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抓好党建长廊建设、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着力建设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持续开展转作风、重实干专项行动,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狠抓落实之风,深入海拔高、条件苦、矛盾多的地方了解情况,到海拔4000米以上地方驻村,与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落实“一线工作法”,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一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对口支援省市、企业的大力援助下,坚定信念、忠诚担当、接续奋斗,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推动山南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
(作者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南市委书记)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