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爱生活成为新风尚
——扎囊县德吉新村新时代百姓生活扫描
仲夏的扎囊,处处郁郁葱葱,我们“四讲四爱”采访组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西行,来到了位于扎囊县扎其乡的德吉新村。
沿着水泥村道一路走,除了偶尔能看见一两片落叶外,没有任何垃圾。路两边是一幢幢藏式农家小楼,透过大门的缝隙往里看,宽敞的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木柴整齐地码在墙角。
走进尼玛坚宗家,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藏式木柜上的藏文诗词裱框,随行的村党总支部书记兼第一书记加央桑布向我们解释说:“这是用藏文格言形式编写的,大意是:我向大家说一说,三三五五格言词,第一个三是除三旧,……加央桑布口中读的是德吉新村开展“三三五五”活动的内容。
记者在尼玛坚宗家还看到:碗筷在消毒柜里整齐地摆放着,鞋袜在外边的鞋柜里装着,整个屋子显得格外干净。尼玛坚宗告诉记者:“除了屋里整洁舒适,每天早上,我还要将房前屋后的村道巷道仔细打扫一遍,每个人都把自家屋子附近打扫干净了,整个村子就整洁美丽了。”
从尼玛坚宗家里出来,记者又遇到了刚从田里干活回来的西洛,他羞涩地说:“我还没来得及换衣服”。从西洛口中得知,现在村里人出去干活回来都要把工作服换成干净的居家服。
乡村的改变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村民意识的改变。如今,在德吉新村,通过“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和洗礼,乡村的文明程度有了极大改变,村民的文明素养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地群众逐渐养成了讲文明爱生活的好习惯,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隔三差五,村民就会约定时间参加环境卫生整治集体活动。
“为不断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德吉新村成立了一支由31人组成的村民服务志愿队,每月开展两次志愿服务活动,对村庄、道路两旁的‘白色垃圾’进行清理打扫,村里有什么集体活动他们也会帮忙。”加央桑布说。当记者询问组建志愿队的过程时,加央桑布说出了一段感人的故事。2016年5月,村里的贫困户阿佳洛桑得了脑血栓,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资助并组织村民自发捐款,筹集了20万元把阿佳洛桑送到拉萨治病。痊愈回村的阿佳洛桑非常感谢党的恩情和村民的帮助,经常主动在村里打扫卫生,到村委会打杂帮忙,用行动来回报大家。随着阿佳洛桑这样的人越来越多,2018年4月,德吉新村决定正式成立志愿服务队。
这些只是德吉新村践行“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村中上演……
“讲文明爱生活,就是在家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在外要讲文明有礼貌,做一个懂事的孩子。”15岁的旦增这样向记者讲述着他对“讲文明爱生活”的理解。
采访途中,记者还看到许多村民在广场上运动,走近一看才知道大家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正在锻炼的央金卓玛告诉记者:“现在家里经济条件好了,生活习惯也变化了,吃饭后刷牙、打扫完后拖地、干活回来洗脚洗澡等都早已成为习惯,锻炼身体也在我们村里流行起来了。”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建设了这么漂亮的村子,不仅让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更让我们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一个讲文明爱生活的好公民。”加央桑布说出了切身感受。
扎囊县委书记雷丰介绍说,近年来,扎囊县结合“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县开展了“十小进农家”活动和“三三五五”工作法,看起来很平常的牙膏、牙刷、拖把等物件开始普遍出现在扎囊县百姓家中,逐渐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观念。过去一些群众生活邋遢,村里“脏、乱、差”现象严重,如今,村民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改变,他们正以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给富足的生活融入更多内涵。
“‘讲文明爱生活’使村庄更洁净了,居民生活更舒心了。随着老百姓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德吉新村百姓也在不断收获着幸福感。”村委会主任次仁多吉说。
“我们把‘讲文明爱生活’融入到群众追求幸福生活、文明生活的生动实践中,内化为群众治愚昧治陋习的思想共识,外化为治贫穷治脏乱的自觉行动。现在我们村周围、公路沿线和每家每户都很干净整洁,我们最怕的就是破坏环境。”次仁多吉说,“以前我们村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不好,现在不但村里的环境好了,群众的收入也增加了,乡亲们主动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讲文明、树新风的‘精气神’更是提高了不少”。
透过次仁多吉的话,记者深深感受到,“讲文明爱生活”已然成为德吉新村老百姓新的风向标!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