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依山傍水的藏源文化之城,她历史悠久、美丽动人;这里,是市民群众用心呵护的幸福之城,她干净整洁、宜居宜业。
如今,漫步山南街头,绿地多了,垃圾少了,城市变美了,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喜欢拿出手机,与绿柳红花合影,为高楼大道点赞。
这些亮丽的改变,反映出了市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提升,折射出了山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正阔步向前。
机制先行头绪清
纲举则目张,机制明则行动畅。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取得实效,必须制定高效的推进机制。
对此,山南市深入调研、查摆问题,针对核心城区没有垃圾转运站、农贸市场设施落后、市政管理混乱等“十乱”问题,多次召开攻坚会议,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各个环节的任务、责任分解到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真正在对标达标上下功夫、在重点难点上求突破、在抓常抓细上谋实效,形成了动真格、出实招、见成效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格局。
山南市通过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奖惩活动,制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以网格化管理方式推动分片包干、部门联动,确保了核心城区街道、小巷、沟渠、院落等做到无盲点提升全覆盖。
工作中,山南市妇幼保健院积极清运积存垃圾,整治车辆乱停乱放行为;城投公司派出3组工作专班,维修路灯、井盖、道砖等设施;泽当社区居委会不间断督导沿街商户整改占道经营问题……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行动如火如荼。
“只有机制明确、责任落实,大家才能理清思路,‘创卫’才更有动力和底气。”山南市卫健委“创卫”办工作人员次曲如是说。
补齐短板筑基础
最近走在湖北大道上,山南市民曲嘎明显感到了变化,他说:“垃圾箱多了,长期不亮的路灯变亮了,破损的地砖修补了,连花坛里的花木都重新修剪了,街道更漂亮啦。”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是简单地打扫卫生,而是要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改善民生,使环境建设向着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迈进,这既是山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惠泽百姓的目标。
自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山南市正视问题不回避、齐心合力筑基础,在补齐短板上连连出招,促进基建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山南市城区破损道路已修复48%;照明路灯更换近500个;城乡结合部积存垃圾全面清理;机械租赁行业外迁工作完成90%;7个新建公厕配备了保洁员,18个老旧公厕正在加紧改造;垃圾中转站和新农贸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广场、医院、车站纷纷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城市面貌日益改善。
家住香曲东路的山南市民罗布次仁每天傍晚都会沿着雅砻河散步,正在推进的雅砻河综合整治工程让他很是满意。“现在环境好了,每天吹吹风、闻闻花香、看看绿树,多惬意啊。”他高兴地说。
全民“创卫”共努力
人心齐,泰山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是某一部门某一时期的事情,而是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参与的“持久战”。
走进平安小区附近的一家面馆,餐桌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卫生许可证件一应俱全,环境十分舒心。提到山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店主李爱民坦言:“开面馆,最重要的就是做到食品卫生。我们店里的肉、菜、面全部都是当天进货当天卖,卫生随时打扫,碗筷每天都要消毒,不仅我们如此,其他店也是这样的。”
在与李爱民的面馆相隔不远的西区农贸市场,在全体商户的共同努力下,曾经杂乱不堪、污水横流的状况得到大大改观。
“现在鱼腥味小了,烂菜叶不见了,横七竖八的车辆都停放得有规矩了。”家禽商户张卫东说:“现在,市场上的每个商户都知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性,大家都朝着这个目标共同努力。”
随着山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日益深入,“全民‘创卫’”已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的共识,“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理念深入人心;无论是在社区、街头还是商场、学校,“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的行动随处可见。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