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山南

山南市各驻村(居)工作队当好群众“贴心人”

2019年07月04日 10:1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马静
分享到:    

“在村里待一天,我就要为群众办一天的事,绝不辜负组织和群众对我的期望。” 琼结县拉玉乡德庆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欧浩洲干劲十足,采访期间,他正在根据村民致富内生动力不足、增收渠道单一这一问题开展调研。

在山南,像欧浩洲这样的驻村干部还有很多,他们走村串户问需问策,深入田间带民致富,用拼搏与奉献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让一个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基层群众的“好参谋”

“村里的养殖项目又活了过来,带动我们更多的贫困户就业,真心谢谢他们。”琼结县拉玉乡德庆村党支部书记巴珠说。

自琼结县驻德庆村第八批工作队入驻以来,工作队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的思路,携手村“两委”班子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发展产业,在助群增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德庆村的生猪养殖项目是2017年建成投产的,由于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两委”班子缺乏工作和管理经验,饲养员自身未受过专业养殖技术培训,缺乏养殖经验,在养殖管理、经营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致使生猪养殖项目效益发挥不明显,经营陷入困境。

“我们村生猪养殖项目从原来带动贫困户8户增加到了24户,预计年底户均年分红金额将从500元增加到1500元;就业人数从原来2人增加到4人,月工资计划从1500元增加到3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到30000元以上。”驻村工作队队长欧浩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增收致富的“强推手”

去年以来,山南市各驻村(居)工作队把促进农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快推进特色产业扶贫项目,积极探索有规模、能借鉴、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群众脱贫当好参谋、做好服务。

在扎囊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桑耶镇松卡居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支张,通过学习草莓栽培技术,现在日均收入达150元,成功实现了“脱贫梦”。

错那县驻觉拉村工作队积极宣传贫困户到勒乡特色小城镇经商的优惠政策,成功动员13户贫困群众前往自主创业;加查县驻巴达村工作队积极实施藏药材种植项目,落实务工工资11.21万元,带动8户贫困户脱贫……这些被驻村工作队认为是很平常的事情,却因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而温暖了群众的心。

目前,乃东区已建成300亩黑枸杞种植基地;贡嘎县建成710亩树莓种植基地;扎囊县建成500亩车厘子和600亩藜麦种植基地;桑日县建成1518亩葡萄种植基地;洛扎县建成1100亩花椒种植基地;隆子县、措美县建成3.7万亩黑青稞种植基地;浪卡子县完成万只绵羊改良基地品种检测,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今天的山南,高原特色农牧业已形成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之势。

困难群众的“及时雨”

“真抓实干,让困难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山南市第八批驻村工作队不懈奋斗的目标。

今年84岁的扎西顿珠老人是曲松县邱多江乡宗须村的贫困户,家里没有劳动力,驻村工作队队长巴桑次仁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和队员经常帮助老人收拾屋子,让老人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

“要怎么感谢你们啊,是你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有了亲人般的温暖,真的谢谢你们……”老人拉着巴桑次仁的手,含着眼泪感激地说。

“去年,山南市各驻村(居)工作队先后帮扶贫困群众6.18万人次,扶智扶志教育7.27万人次,解决就业岗位74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山南市强基惠民办公室工作人员晋美扎西告诉记者。

“走村不落户,户户见干部”。山南市各驻村(居)工作队把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排查贫困户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户一户走访调研,一户一户帮选致富路子,一户一户联系帮扶对子。

“对于群众的实际困难,我们会竭尽全力解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是山南市所有驻村(居)工作队向村里的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他们以实际行动实践了“”的原则,成为群众信得过、处得来的“好家人”“好帮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责任编辑: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