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半细毛羊养殖规模已经达到800只,为贫困户3户3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月工资稳定保持在1500元,为集体创收9万元,每2至3年为全村177户每户分红1000元。
这是琼结县加麻乡白松村白松绵羊短期育肥合作社的业绩。
2012年,驻琼结县加麻乡白松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并实施以党建带村建、带民建工作思路和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保证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为目标,以“合作社+党支部+双联户+贫困户”形式,成立白松绵羊短期育肥合作社,目前,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入户走访、帮扶解困、宣讲政策、排练红歌、结对认亲……入驻以来,驻琼结县加麻乡白松村工作队俯下身、沉下心、迈开步,有条不紊地开展强基惠民各项工作,用真心换来真情,用实干赢得信任,用行动诠释着与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
再谋划 脱贫攻坚成果在巩固
为了巩固驻村点脱贫成果,驻村工作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协助村“两委”班子开展了一系列扶贫调研,制订脱贫成果巩固方案和计划,并付诸实施。
每逢寒暑假,加麻乡白松村都会召开返乡大学生座谈会,向大学生宣传国家和自治区相关创业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进行资助,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些工作都是驻村工作队扎实推进教育扶贫的一部分。
除了教育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养殖业,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力度,也是驻村工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仅2019年,驻村工作队已向旅发局争取资金30万元,对现有的德吉林卡进行规划和打造升级,预计能够解决26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15000元。
考虑到群众对政策不能及时了解,驻村工作队结合村民需要,经常与村民“拉家常”,以互动形式为村民“面对面”入户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土地承包流转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法规,让每一位村民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各项惠民政策能听懂、能领会、了解清、有共鸣,扶持政策就这样落实到了家家户户。
教育扶贫、特色产业扶贫、政策宣传等,一系列工作无不体现着驻村工作队为脱贫攻坚工作付出的辛勤与汗水。
强基础 基层党组织更坚强
夯实基层组织是驻村工作队的一项重要任务。
制定《白松村2019年党员干部学习计划》《2019年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夜校、“做合格党员,当先锋模范”教育活动,这些都是驻村工作队开展的一系列党建工作。
驻琼结县加麻乡白松村工作队坚持“把推进农牧民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的理念,将学习作为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正是在这一理念下,白松村党建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组织召开党支部委员会4次,支部党员大会2次,党小组会4次,党课3次,组织生活会1次,参会党员达506余人次……
数据最有说服力。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白松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村广大农牧民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党建工作依靠单纯的看书学习难免会枯燥,为此,驻村工作队积极创新,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多媒体、移动媒体、集中培训、宣传学习手册等多种载体,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广泛开展党员群众教育活动。推进服务群众方式方法创新,执行村干部值班坐班制度,规范党员群众服务点标准化建设,确保服务范围涵盖党员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各个领域服务全覆盖。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创新采取“五重一强”工作方式将各类主题教育、集中学习列为村党组织的“必修课”,贯穿于党员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去年以来,白松村村干部及“双联户”户长共入户宣讲177户,受教育1534人次,群众覆盖率100%;举办各类培训班 20期,培训177户,1534人次;新接收党员3人,党的建设在白松村正在稳步推进。
出新招 基层文明建设见实效
“积分有多少?视频看了几个?今天答了多少题?”学时政、比学习、看视频、晒积分。目前的白松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已成为理论学习主阵地,平台推广运用工作正在不断落实,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
为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驻村工作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采取多样化“菜单式”服务,线下举办培训会和交流会,建立管理员、通讯员工作群,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随时帮助学员解决难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上门指导安装使用“学习强国”App,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目前注册率达100%。
在“学习强国”的热潮下,驻村工作队趁热打铁,今年6月初邀请山南新媒体传播公司来白松村制作“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宣传和推广村民“四讲四爱”学习情况,积极创新采用新媒体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
尝到甜头后,驻村工作队的创新积极性更高了。工作队将精准扶贫、社保信息采集、草场承包、医疗救助、民政救灾、教育均衡等通过村委会微信群、“双联户”户长群、“双联户”单位群和党员群进行宣讲,驻村工作队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各项政策的“宣传员”,让外出务工人员及时有效地掌握各项政策,促进他们在各项政策学习上“比学赶超”。
正是在这一个个新招、一个个创新举措下,白松村基层文明建设不断前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创建之路。(记者 孙文娟 通讯员 刘蓝宇)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