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山南

山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躬身笃行植芬芳

2019年08月27日 10:1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刘枫
分享到:    

从公考“铁饭碗”到多元化创业就业,山南市在推动更高质量就业中疾驰跨步;

从引不进、留不住到汇聚八方人才,山南市在厚植人力资源根基中稳扎稳打;

从病有所依到老有所养,山南市在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中一往无前;

……

万事竞发,民生当先。山南市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担当,突出稳就业、谋改革、促公平、聚人才,集中力量破解民生难题,高质量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亮点、新实效,为雅砻大地经济社会发展聚合了不竭动能。

促进就业创业——

用真情传递民生温暖

“我是学建筑工程的,适合的岗位很多,今天一共投出了4份简历,企业都很不错,下一步面试我要好好准备,争取一面即中。”在最近举办的山南市就业援藏专场招聘会中,来自扎囊县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索朗旦增大胆推介自己,收获颇丰。对于未来,他踌躇满志、充满信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九大把就业创业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既是嘹亮的号角,更是千钧的责任。

山南市人社部门一方面紧紧依托中小企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主动上门征询用人需求;另一方面落实“八个一批”就业扶持政策,开展民营企业岗位需求摸底调查,鼓励毕业生创业型企业通过扩大规模提高就业带动能力;同时还积极与对口援藏省份对接,引导毕业生到区外优秀企事业单位就业,从而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稳定了就业形势。

今年上半年,山南市累计开展专场招聘会11场,开发就业岗位2989个,高校应届毕业生实现就业146人,城镇新增就业26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22%。

在加快推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中,山南市启动12县区高质量创新创业巡回孵化工作,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洽谈会等专项服务活动,加强对农牧民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86期,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256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真正用真情传递了民生温暖。

完善社保体系——

让百姓更有安全感

有了保障,才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有幸福感。这是老百姓最朴实的心声和期盼。

为了编织牢固的社会保障网,山南市人社部门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强落实”的要求,不断提升工作广度和深度,提升待遇水平,建立了多层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莫啦,这张卡您要放好,以后就医购药、异地看病报销、参保缴费、领取退休金都要用到。”“谢谢你们帮我办理社会保障卡,还专门给我送到家里,这小卡片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啊。”乃东区泽当镇乃东社区的格桑曲珍老人对社保工作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有了社保卡,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了。

山南市把推进全民参保列入民生重点工作,建立入户调查常态化机制,积极摸清各县区人员参保情况,精准分类推进参保扩面,上半年各类社会保险参保达255361人次,进一步扩大了社保惠及面。

与此同时,山南市人社部门不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积极发行社会保障卡,截至目前,实现累计发卡198073张。同时,“山南智慧人社”APP正式上线,促进社保卡自助服务终端覆盖所有县区。

积极参保是基础,及时兑现社保待遇是关键。山南市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仅今年上半年就支付各类社会保险待遇4.4亿元,切实保障了参保人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保基金安全。

强化人才管理——

推动英才建功立业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山南市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在人才服务、培养、引进上用力,进一步实现了人才总量、结构、素质的有效提升。

近日,山南市首期年轻干部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上海财经大学开班。来自各条战线上的50名“80后”“90后”的年轻干部在为期12天的培训中,通过专家面授、案例分析、学员研讨、实地教学等方式,接受“三农”问题与县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新格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社会基层治理、公务员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年轻干部的创新思维。

这是山南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实例,也是山南市重视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

人才是第一位的资源。引进好、培养好、运用好人才,让人才各尽所能、百花竞放,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是人社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山南市制订《2019年人才引进计划》,着力引进15名涉及医疗卫生和水利工程的优秀人才;大力实施专技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谋划开展第三批西藏特培工作,着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素养;严格落实公务员和专技人员考核、表彰、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些举措促进该市人才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培发展之壤,植民生之树,洒务实之水。山南市的经济社会幸福花将越开越绚丽。

责任编辑: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