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排忧,情系群众”“捐资济贫,情深似海”“慷慨资助医疗事业,功德进入千万家”……隆子县日当镇宗那建筑有限公司会议室里,四面墙壁上悬挂着近百面锦旗。这些锦旗要感谢的人,名叫加央曲扎。
1983年的一个秋天,加央曲扎出生在隆子县日当镇宗那村一个贫困农牧民家庭。兄弟姐妹11个,全靠人均一亩多地维持着基本的生活。身为“二哥”,他不得不辍学,用稚嫩肩膀扛起家庭责任。几年后,为了遂爷爷的心愿,他成为一名僧人。2000年,伴随着西藏前所未有的发展,他走上了艰辛的创业路。
打小工、搞运输、开商店……当初创业路上的苦楚已变成了今日的谈资。那间挂满锦旗的会议室,更是收藏着加央曲扎在创业路上收获的荣誉:“扶贫致富带头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帮扶先进个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图为扎央曲扎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幸福的日子,“祈求”不来
从日当镇驱车不过短短几分钟,便来到了加央曲扎的老家宗那村。村子四周都是农田,青稞长势特别好,绿油油的,格外好看。
“在党的好政策下,这里的群众都富了起来,先后都搬去县里或者市里居住,村里也就没剩下几户人家了。”加央曲扎的九妹德吉卓嘎指着一栋破旧的土坯房说,“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居住的房子,总共五间房。除了饲养牲畜、堆放杂物和做饭的地方外,其实给人活动的空间很小。”
“我们家兄弟姐妹11人,加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共是15人。土地就那些土地,因此,相比村里其他家庭来说,我们是特别穷。”加央曲扎回忆说,“小时候都是打地铺,大大小小挤在一起睡,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几回肉。因为馋得不行,我还抢过同村小朋友的糖果吃。”
加央曲扎在家排行老三,前面还有一个姐姐和哥哥。从小他就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因为太过调皮,挨过父母不少打,还被老师关过“黑屋子”。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有想法、敢闯敢干、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9岁那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完成爷爷的心愿,加央曲扎在爷爷的安排下,成为了扎果寺的一名僧人。
“我不习惯寺庙的生活,也曾多次跑回家,但为了不给家庭增添负担,我还是在寺庙呆了8年。”扎央曲扎说。
2000年,17岁的加央曲扎在姑父嘎古的教导下,离开寺庙,准备报名参军。
“当时因为体检不合格,最终没去成。”加央曲扎笑着说到,“要不我可能就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了。”
新世纪、新气象。在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下,2000年,西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那时候县里、地区都有很多项目招人,而且工资还不低。”那时的加央曲扎萌生了外出打工的想法。
“党的富民政策很好,我自己也想出去闯一闯,想通过打工让家里的条件好一点。”从此,加央曲扎走上艰辛的打工和创业之路。
双手创造的生活,才最幸福
“2000年至2003年,我一直辗转多地打工。当过搬运工,在工地打过小工。全是体力活,工作很辛苦,也没赚到什么钱。”加央曲扎说。
打工不赚钱,加央曲扎决定开始创业。“东拼西凑了很久才借到3万元钱,买了一辆二手的东风牌翻斗车。”
“因为车龄太长,车况不好,常常跑一趟修一天,一年下来除了车辆维修也没有剩下几个钱。”
2004年,加央曲扎卖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开起了小卖部。
由于经营不善,小卖部也很快“夭折”了。
两次的创业失败,并没有让一向意志坚强的加央曲扎一蹶不振,他总结好经验,准备再次创业。
2005年,在舅舅民久的支持下,加央曲扎花了7万元再次购买了一辆货车跑起了运输。
总结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后,加央曲扎更加勤奋,也更加能吃苦。在跑运输的过程中,困了,加央曲扎就把车子停在路边睡一会儿;吃饭,也挑便宜的东西点,就为了省钱,让家里的日子更好点。
但上天似乎不太眷顾,加央曲扎靠运输致富的梦想再次破灭。“由于很多工地都有自己固定的运输队,我接到的活并不多,有时候连加油的钱都没有……”提及当初创业连连失败,加央曲扎心里依然很难受。
2006年,华钰矿业在日当镇开设分公司,从事矿业开发。得知这一消息后,加央曲扎立刻觉得自己的机遇来了,多次主动找到华钰矿业方面的负责人,希望能从事运输工作。
但这一请求,都被华钰公司给拒绝了。原因是华钰公司希望能以农牧民运输队的方式来承包给集体,而不是个人。
机遇难得,一向聪明的加央曲扎哪能不明白这一点。那段时间,加央曲扎总是在琢磨如何筹建运输队。
跑县政府、跑华钰公司、联络有车的村民。2010年5月18日,宗那村农牧民运输队正式成立,加央曲扎被推选为运输队队长。
“那时候华钰公司效益很好,我们每台车辆每月能赚5、6万元。”加央曲扎难掩心中的喜悦。
一事顺百事顺。从2012年开始,加央曲扎先后投资开起了砂石厂、砖厂。2013年,成立了宗那农牧民施工队,随后改名宗那建筑公司,承接水渠、防洪堤、土地平整、商贸楼、小康村等建设项目。
“这些年,我能发展得这么好,全得感谢党,可以说我的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没有党的好政策,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加央曲扎说,“为此,我入了党,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图为加央曲扎向隆子县日当镇各村(居)捐赠价值200余万元的农机设备。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有了积蓄,除了扩大自己的经营,加央曲扎也想着帮扶家乡的父老乡亲。
逢年过节,他总要慰问贫困户和老人,还给学校、敬老院捐资送物。在隆子县甚至全市,只要知道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他。
日当镇加洛村的阿旺卓玛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生活过得异常艰辛。她说,大概从6年前,每年藏历新年前夕,加央曲扎都会带着慰问品来看她们母子。“每年还资助我每个小孩一万元学费,直到两个小孩大学毕业,真是非常感谢加央曲扎。”
日当镇日当村的德吉卓玛老人今年60岁,因为没有收入来源,家里的房子破烂不堪也没钱翻修。得知这一情况后,加央曲扎花费14万元给她盖起了新房。
“我是吃过苦的,知道那种滋味。自己条件稍微好点,能帮他们一点是一点。新闻里有时候播的那些受灾的画面、生活贫苦的人,我一看到,就觉得心里不舒服。”
“2010年以来,我们公司已先后投入2273.6万元资金参与公益和扶贫事业。”加央曲扎提到这个数字时,是不经意的随口一提。
偶尔一些朋友也劝过他,差不多就行了,他总是笑着听听,似乎是微风吹过耳旁。他总觉得,比起钱,大家生活过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我自己之所以创业成功,除了能吃苦,还是靠国家的好政策。”加央曲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时常通过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等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得知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宗那建筑有限公司也加大了大学生招聘力度。
“从2016年开始,我们公司就开始招聘大学生了。目前公司共有大学生30名。”加央曲扎说。
“我是2019年来的公司,目前工资5000元,公司还包吃包住,离家近,我觉得在这里上班一点不比外面差,我非常感谢加总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大学生扎西罗布满意地说道。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加央曲扎更是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工作。他不仅帮助全镇54户13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了贫,还为很多不是贫困户的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平措已经在加央曲扎的公司干了3年,目前每个月能拿到5000元的工资。提到自己的老板,他止不住地称赞:“加央曲扎在我们这里的口碑很好,很多人都认识他。除了工资按时发放,每逢藏历新年,还给我们慰问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让我们感到很温暖。”
这些年来,加央曲扎先后荣获“自治区慈善公益20强”企业、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致富带头人”、全市“脱贫攻坚突出奖”、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奖”等诸多荣誉。
面对这些荣誉,加央曲扎很平静地说,自己是靠着党的惠民政策以及自己的双手辛苦干出来的,有能力时自然要回报社会。他说,“我经历过贫困的生活,所以不想看到更多的人去承受那样的苦难,不管什么原因也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有困难找到我,我都会义不容辞的帮助。”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