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夏飘满饭菜香
——曲松县曲松镇下洛村村民白玛卓玛脱贫致富小记
近日,记者探访了在曲松县小有名气的冬夏商店。冬夏商店位于曲松镇下洛村,常听说每天县里有不少群众不辞辛劳开车来到这里吃饭,或者定好餐食开车过来取。一个开在村里的小餐馆,凭什么这么受“追捧”?
走进冬夏商店,桌椅排列整齐,感觉非常温馨。老板白玛卓玛正忙着手上的活,擦桌子、扫地、准备厨具和食材,不时会接到顾客的预订电话,她立即麻利地记在本子上,一切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图为白玛卓玛在准备煮饺子。
“商店的名字是我女儿旦增卓嘎取的,她很喜欢冬天和夏天这两个季节。”白玛卓玛脸上充满笑容。
这样灿烂的笑容,早在几年前,绝对不会在白玛卓玛脸上出现。
“那时候靠国家扶贫政策资金来过生活,哪里开心得起来哟。”白玛卓玛回忆。
白玛卓玛今年41岁,一家五口人。2015年,白玛卓玛的儿子洛桑坚参从床上掉下来折断了腿,母亲诊断出患有白内障,两场大病花光了白玛卓玛家里所有积蓄。
2016年,下洛村村“两委”了解情况后,将白玛卓玛一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被纳入贫困户后的白玛卓玛的丈夫洛桑达瓦常常感到脸上无光。

图为村民嘎玛桑旦在冬夏商店就餐。
洛桑达瓦本就会一点木匠手艺,2017年,洛桑达瓦向同村村民洛桑拜师,进一步提升技艺水平。洛桑达瓦踏实肯干,做出的木工活手艺精湛、花式新颖,村民们都愿意邀请他到家里做工。白玛卓玛在家也没闲着,养养藏鸡,做点力所能及的手工活,家庭状况慢慢有了改观。
2018年,白玛卓玛一家自愿申请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两口子拿出积蓄开了一家餐馆。
“刚开业时,每天只有五六个人吃饭。每次来人,我们都会问问他们对我家的饭菜有什么意见,晚上我就琢磨菜品,改进味道,后来顾客一天比一天多。”白玛卓玛说。
光自己琢磨还是不够。2019年,洛桑达瓦报名参加了曲松县人社局组织的农牧民厨艺技能培训。那一个月的培训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洛桑达瓦分秒必争地学习、操作、请教,回家后,又把所学的全部教给妻子。

图为村民在冬夏商店定好的饭菜。
“用什么火候,何时放调料,放什么调料,何时出锅……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总结起来就是要注意细节,要勤学多练。”谈起做饭,白玛卓玛的眸子熠熠生辉。
“我以前只会做面条、炸土豆,现在砂锅、炒菜等一般顾客喜欢的饭菜我都能做出来。”白玛卓玛说。
夫妻俩每天起早摸黑,辛勤地经营着餐馆,从采购到后厨炒菜,从接待、招呼客人到收拾锅碗,他们都亲力亲为。功夫不负有心人,苦心经营下,冬夏商店开始实现了盈利。
“最多时候,一天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呢。”白玛卓玛脸上满是自豪。
“肉价涨了,好多餐馆都在涨价,但她们家的餐馆一直不涨价。饭菜既美味又实惠,我们自然爱在这里吃。”村民嘎玛桑旦说。
谈起未来,白玛卓玛的脸上有掩不住的光彩。
“下一步,我想制作餐馆的菜单,丰富菜类品种,提高服务水平,把餐馆越办越好。”白玛卓玛说。
“靠双手脱贫致富,甩掉贫困户的‘帽子’,我这脸上才有光彩。”白玛卓玛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她们家奋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行动的最好诠释。
责任编辑: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