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隆子,风和日丽,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隆子县聂雄肉牛养殖场内,牛儿在悠闲地吃草。
“现在,牛肉价格不错,再加上扎西顿珠经营有方,今年的收入一定不错。”说话的叫次仁吉玛,是隆子县日当镇毕念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多亏了扎西顿珠带领大伙搞特色养殖,我们一家才脱了贫。”
次仁吉玛所说的扎西顿珠,是当地的能人,除带领群众创办了养殖场,他还带领群众创办了鼎久种植专业合作社。“过去,增收渠道少,出去务工的机会少,我们家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扎西顿珠告诉记者,“现在不一样了,挣钱的渠道多了,只要肯干,日子就一定能过好。”
扎西顿珠是毕念村胆识较大、较早外出务工的少数人。外出务工既增加了他家的经济收入,也增长了他的眼界。见扎西顿珠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毕念村“两委”动员他带领群众外出务工,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最开始,因为用工需求少,活计难找,我们就想到了办种植专业合作社。”扎西顿珠说,“种地是农民的老本行,只要把地种好,同样能增加经济收入。”
为此,扎西顿珠等人带领群众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种植新品种,提高粮食产量。“但是,高原上要实现规模化种植很难。”扎西顿珠说,“种植专业合作社办起来后,粮食产量上去了,经济收入也比过去增加了不少,但离大伙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思来想去,扎西顿珠想到了搞特色养殖。他说:“这几年,县里好些能人靠特色养殖走上了‘致富路’。他们行,我们也一定能行。”
2014年,扎西顿珠带领群众创办了聂雄肉牛养殖场。“搞规模化养殖,要操心的事很多。”扎西顿珠说,“它不像过去家里养几头牛,给点吃的,拉出去放放就行了。得搞科学养殖,这样牛长得快,肉质好,才能卖个好价钱。”
说起规模化养殖,扎西顿珠说:“虽然,我从小就放牦牛,但刚开始确实是个‘门外汉’,摸索了很久,才摸出点门道。我们这代人主要是缺知识,搞规模化养殖得讲科学,不然只能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几经打拼,2018年9月,养殖场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养殖场引进肉牛50多头,解决了3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其中2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养殖场上班,一个月工资3000元。此外,干得好还有奖金。”说起养殖场,次仁吉玛很是感激,他说,“过去,空有一身力气,没处使,有了养殖场,在家门口就能增加经济收入,太感谢了!”
每天,次仁吉玛认真地给肉牛喂饲草,打扫牛圈卫生。他说:“扎西顿珠说了,每道工序都要做好,不然,养出来的牛卖不了好价钱,收入就少了。”
除了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外,养殖场还流转了群众200亩土地种植饲草。“群众除获得土地流转金外,年底还有分红。”扎西顿珠说,“这些年,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但还谈不上富裕。要想过富裕生活,还得转变观念,主动寻找增收致富渠道。只有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才能过上富裕生活。”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