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山南

易地搬迁:“搬”出幸福新生活

2020年10月26日 10:44    来源:山南网    
分享到: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125人;共为21 个搬迁点配套建设产业项目29个,投资约8.5亿元……这组数字,温暖人心。这是我市“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最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改善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并积极做好“后续扶持文章”,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现如今,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一张张笑脸透露出幸福生活的甜蜜。

图为桑日县绒乡卓吉村全貌。

搬得出——精准规划建设美丽新居

大片大片的冬小麦绿油油的,像大地铺上了绿毯,村民房前屋后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红白相间的苹果花……争相开放,犹如进入世外桃园。

行走在加查县冷达乡共康村,老人们边晒太阳边聊天,孩童追逐嬉戏,呈现出一幅悠然的生活画卷。

共康村来源于“共产党带来的小康村”,是加查县冷达乡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自2016年8月起,来自加查县、曲松县、措美县的369户搬迁户、1843名群众先后入住。

安置点选址是易地扶贫搬迁成败的关键。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统筹考虑安置点地形地貌、水资源、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条件等因素,坚持正确处理好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的关系,切实把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工作摆在当前各项工作的第一位,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先后实施了加查县莫热坝、桑日县追塘坝、泽当城区、扎囊县桑耶镇为重点的集中搬迁和各县区插花式搬迁安置点建设。

选好址,接下来就是建好房。我市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和安置区资源禀赋合理确定搬迁规模,结合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和搬迁户家庭实际人口合理确定建房面积,合理规划设计搬迁安置房,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既考虑住房面积达标,更确保了住房功能齐全,方便搬迁群众生产生活。  

“搬到这里后,水、电、路、讯等都方便了,学校、卫生室、超市、村民文化广场应有尽有。这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我们老百姓现在生活得很幸福。”共康村村民索朗次仁老人笑呵呵地说。

图为贡嘎县昌果乡团结新村易地搬迁点。

稳得住——开启幸福生活新模式

来到隆子县“菜篮子”基地大棚,搬迁群众群培正熟练地开着微型农机具作业。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他们两口子在“菜篮子”基地打工,儿女在县城上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我们不但住上了新房,而且安置点离市区也近,打工、生活都很方便,感谢党和政府。”同样,从浪卡子县张达乡搬到泽当琼嘎顶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德吉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她说,她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城里的易地扶贫搬迁点生活方便,乡村的搬迁点同样生活便利。

昌果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的次央说:“这边的气候比以前居住的地方好很多,新房子住得很舒服,她们两口子就在附近打工,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里有宽敞明亮的房间,宽阔平坦的马路,医疗、电力、水利设施齐全,特别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我们会永远铭记和感念党的恩情。”桑日县绒乡卓吉村村民索朗顿珠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同步建起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思群众所思,想群众所想。我市贴心设计,精心谋划,精细服务,让搬迁群众的生活“稳得住”。

图为游客在森布日农场采摘品尝苹果。

能致富——拓宽脱贫奔小康新路子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让群众“挪穷窝”,还要帮助群众“改穷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市科学有序、分批分区域进行易地扶贫搬迁,举全市之力,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扶贫产业发展工作。

“我市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结合搬迁点实际,为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产业项目,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便增收,共为21 个搬迁点配套建设产业项目29个,投资约8.5亿元。目前,各搬迁安置点都在陆续推进配套产业、基层组织等建设。”市扶贫办党组书记次仁达娃介绍。

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我市不仅加大就业技能培训,让每一名群众至少掌握一门技能,还在产业培育发展上持续用力,实现搬迁群众生计保障和可持续发展,让搬迁群众既增加收入,又尽快融入新生活。

在昌果乡易地搬迁安置点矮化苹果种植现场,30名搬迁群众正在这里务工,每天工资收入170元左右;

桑日县绒乡卓吉村追塘坝易地扶贫搬迁点,当地政府建起了340亩高效农田、106亩小型智能温室大棚、两座大型智能温室大棚和1480亩经济林;

共康村“两委”依靠果树种植等产业,带领乡亲们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现金收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7万余元;

……

除此之外,我市还主动协调对接企业,吸纳搬迁群众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组织和动员各扶贫民工联队,带动更多群众务工创收。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了幸福新生活,让许多群众不等不靠,勤奋努力迈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责任编辑:索朗扎西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