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下辖3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全乡共计202户、620人,其中珞巴族60户,主要集中在斗玉乡斗玉村。
走进斗玉村的一户人家,庭院里花草丛生,屋内温馨整洁。女主人央金正在厨房忙碌着,灶台上慢炖着的料理香气四溢,丈夫旺堆正陪着小女儿在客厅里玩耍,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呈现在记者眼前。
看到记者,央金夫妇显得格外高兴,连忙招呼着进屋、倒水,并和记者聊起了近些年来家乡的变化。央金告诉记者,“自从小康示范村正式开工以来,我们村里的房屋、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环境美了、交通也更便利了。去年,我们还搬进了新家,新房子特别敞亮,家电等电器都齐全,收入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现在,我就只盼望着孩子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温暖着屋子里的每一个人,记者看到央金满脸笑容,眼中带光,生活的幸福从眼角漫溢。
与央金拉完家常,记者又来到距央金家不远的山脚下,见到一排排整齐排列着的蓝色彩钢房,不时会有工作人员往来搬箱、整理。据介绍,这是2017年斗玉村主任顿珠发起成立的斗玉珞巴民族乡斗玉村珞隅绿色农产品合作社,主要提供以犀鸟茶为主的农特产品生产、销售、加工、贮藏、运输以及生产经营、信息服务。
“这是炒茶车间、这是包装车间和仓库、这里是产品展示间。炒茶设备和包装设备都是从内地采购的,钱是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来的。”在合作社,顿珠向记者一一介绍相关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流程。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顿珠开心地说:“自从合作社成立以来,村民们也多了一条实现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每年可以带动20多名群众增收呢!”
依靠着美丽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民族风情,斗玉乡还发展起了民族手工业和旅游业,开起了家庭旅馆、餐馆……如今的斗玉珞巴民族乡,道路宽敞整洁,家家都住二层小楼,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满。
百姓富了、村庄美了,但无论走得再远,这里的人们都没有忘本。
在斗玉乡文化室,关于珞巴族的民俗传说、发展变迁、服饰习俗等历史记忆都被精心地保存了起来。为了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斗玉乡还组织开办了专门的合作社,以传承珞巴服饰等传统文化。
央金告诉记者:“这个文化馆和一些非遗传承人,可以保护、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让我们能够走得更远,生活得更好。”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离开时,看着美丽安静的村庄以及村民们坚定自信的目光,记者相信斗玉乡里的幸福时光将会持续下去。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