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政府救济生活,到自食其力,借助编织卡垫、经营民宿等实现脱贫,最终过上小康生活,一路走来,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麻麻村群众米玛扎西感慨万分。他说:“幸福生活要靠勤劳双手去创造。”
2020年以前,米玛扎西一家生活在错那县觉拉乡,“以前住的那个地方,海拔4000多米,可耕地少、作物产量低,牲畜也少,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日子过得挺难的。”回望过去的生活,米玛扎西欲言又止,不愿多说……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米玛扎西在科技特派员指导下,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生活刚有些起色时,一场大病让他不得不卧病在床。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妻子索朗巴珠一人的肩上,自此,米玛扎西一家的生活陷入了贫困。
“好在有医疗保障,我们家才能渡过难关。”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米玛扎西最终治好了疾病,走上了“脱贫路”。
2016年,通过精准识别,米玛扎西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双双被安排生态岗位,家庭年收入增加了6000多元。
此外,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米玛扎西夫妻俩学会了卡垫编织技术。卡垫是藏族家庭的生活必需品,是藏式沙发的“标配”,市场需求量很大。“好的卡垫一对可以卖到几千元。2017年,我们夫妻俩仅靠卖卡垫就增收了1万多元。”米玛扎西高兴地告诉记者。
2017年,米玛扎西的大儿子高中毕业后,学会了拖拉机驾驶技术,走上了“打工路”。“运输建筑材料,跑一趟有三四百元收入。”米玛扎西说:“儿子开始打工后,家里负担减轻了不少,随着收入增加,我们一家也就脱贫了。”
2018年上半年,在自愿脱贫申请书上按上“红手印”后,米玛扎西一家如愿地退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2020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米玛扎西一家自愿搬迁到麻麻村,倾情守护祖国的神圣国土。
麻麻村,地处著名景点勒布沟,是我区较早吃上“旅游饭”的边境小康村。家家户户经营家庭旅馆,让村里大多数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现在,不叫‘家庭旅馆’,叫民宿啦。”米玛扎西说,“但我们家办民宿,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
搬到麻麻村后,米玛扎西一家住上了二层藏式小楼。他腾出二楼的三间房,办起了民宿。但由于普通话说得不好、缺乏经验等种种原因,刚开始,他们家的民宿生意不是很好。为此,米玛扎西定下“家规”,家里人之间的日常交流,尽量要使用普通话。
此外,米玛扎西还坚持向邻里“取经”,讨教民宿经营之道,努力提高经营水平,增加客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米玛扎西一家的家庭收入达65319元,年人均收入为13063.8元。从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到年人均收入达13063.8元,数字刚算出来时,米玛扎西都有些不相信。他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带领和帮助,我们家不可能这么快脱贫的。”
为了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米玛扎西自愿担任了麻麻村“四讲四爱”宣讲员,把他家的脱贫故事原原本本地讲述给大家,教育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他说:“做人要做感恩的人。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好,不听党的话、不跟党走怎么行呢!”
脱贫后的米玛扎西一门心思努力把生活过得更好。他说:“现在,党和政府带领我们搞乡村振兴,我准备考个厨师资格证,办个餐馆,把生活过得更好,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