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2020年,山南市依托雅砻文化旅游节等平台,通过举办招商引资专场推介会等方式,达成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147.6亿元。签约项目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15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签约招商项目数、投资额等大幅提升,为推进山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的山南正向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福地”、发展的“高地”,稳步向前。
凝聚共识“全”招商
长期以来,山南市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大决心,下足功夫,狠抓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坚持主要领导对重大招商项目亲自上阵,抓谈判、抓协调、抓督办,着力在招大引强上、提升质量上、创新发展上、强化保障上、办事效率上、优化环境上力求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快发展、大发展。
为适应招商引资新形势和新任务需要,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稳步发展,促进山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就业增收,2020年,山南市对《山南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进行了修订。
此外,细化举措,在征求意见后,充分调研、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将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园区。同时,进一步明确各县(区)、园区的责任,以目标倒逼进度、督查倒逼落实机制,形成“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目标倒逼工作体系,促进工作落实。
统筹兼顾,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复工复产。2020年,山南市积极应对疫情,及时梳理、汇报和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疫情防控做实做细做到位的条件下,积极有序推动招商重点项目的复工复产工作,最大程度减小了疫情影响。
创新方式“巧”招商
为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山南市不断开阔招商思路,创新招商理念方式,既注重数量的扩张,又保证质量的提升,在招商引资的大潮中奋勇争先,力求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华丽蝶变。
山南市更新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机制,转变招商方式,通过“1+3”模式,强化招商引资“一盘棋”理念,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市、区(县)招商平台资源,推进市、县纵向互动和市直部门横向联动,加快构建“大招商”格局,形成招商引资工作内部竞争有序和外部竞争有力的良好局面。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全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2020年,山南市依托雅砻文化旅游节等平台,先后在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等对口支援地举办招商引资专场推介会,吸引500多家企业参加,达成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147.6亿元。签约项目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15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一产项目投资比重占12.4%,二产项目投资比重占46.7%,三产项目投资比重占40.9%,签约项目规模、结构、层次和效益显著提升。
此外,热诚邀请客商,“请进来”洽谈。2020年,山南市先后邀请120多家企业进藏座谈,实地考察和推介招商项目及政策,签约19个项目,总投资达22.65亿元。
同时,为进一步加快山南市招商引资步伐,规避疫情对招商工作带来的影响,该市开辟网上招商平台,及时发布山南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重点项目,并定期更新招商项目动态,加强与客商线上沟通联系,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招引工作保增长、促发展。
优化环境“稳”招商
不栽梧桐树,难引凤凰来。为使项目更好地落地生根开花、产生效益,山南市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去年,该市对原有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专班进行了优化。对合同类、意向类签约项目165个认真进行梳理,成立了一个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名县(区)或市直部门负责人、一名联络员、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服务专班。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按照“三个平等”要求,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确保招商资本投资主体平等进入、公平竞争。协助建立全程代办、绿色通道等服务机制,形成了各县(区)、市直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局面,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政策支持和落实力度。加大各项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财政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各项政策及应对疫情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规范招商引资政策落实流程,认真开展产业扶持资金会审工作,认真履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工作。据统计,2020年,山南市共兑现招商引资扶持资金47718.7万元,支付代理费1577.3万元。严格落实实行领导干部联系招商企业制度,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南市多次开展“为招商企业解难题专项调研行动”,采取一对一听取企业心声诉求、实地走访企业生产一线等多种方式,梳理汇总20多家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15条,并协调相关部门及时予以解决和落实。
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稳步推进,山南市迎来了快发展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山南市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锤炼招商本领,提高引资能力,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山南,全力做好招商引资这篇大文章,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