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山南

扎囊养护段二工区区长尼玛次仁:弘扬“两路”精神,力保公路畅通

2021年06月22日 10:4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从16岁来到扎囊养护段工作至今,尼玛次仁与公路养护结伴同行了32个春秋。期间,他见证了国道349线(原省道307线)扎囊养护段由土路变成柏油路,公路养护由人挖、人填到机械切割、机械铺路的变化。“32年过去了,西藏的公路越来越好,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了。如今,公路成了农牧民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尼玛次仁感慨地说。

作为养护工人,这些年,尼玛次仁和同事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道班工人苦,道班工人累。”凡是见过西藏公路养护工人工作场景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尼玛次仁和同事们负责养护的国道349线(原省道307线)扎囊养护段二工区全长40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从进入羊卓雍错路段开始,就属于我们的养护段。”能够担负羊卓雍错段的公路养护任务,尼玛次仁感到很自豪,他说:“这些年,来羊湖旅游的游客很多,当地群众靠销售特色产品、出租牦牛拍照等增加了收入,这是公路带给农牧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实惠。”

而在2004年以前,这条路一直是土路、砂石路。“夏天大雨过后,到处是泥坑,要冒雨回填;冬天道路结冰,要冒雪耐严寒除冰。”说起公路养护的苦,尼玛次仁不愿回首,他说:“顶风冒雪,靠人力养护公路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有了切割机等机械后,我们的工作是轻松多了。”

大型机械加入后,虽然工作强度和难度减轻了,但是,一旦因突发泥石流、塌方落石等自然灾害导致公路中断,没日没夜的抢通,还是会让尼玛次仁和同事们感觉身体吃不消。

2018年一个夏天的深夜,尼玛次仁和同事们已经入睡,当接到养护工区被泥石流堵了的消息后,他立即组织同事连夜赶赴事发地点。“当时,有一辆车被困在了泥水里,幸好没有人遇难。我立即指挥大伙用机械车把车子拖出来,然后开始抢通。”尼玛次仁说:“抢通需要特别小心,虽然有机械,但好多事情还得靠人工操作。所以需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能造成人员伤亡。”

经过一整晚的连续奋战,公路是抢通了,但10多名养护工人却累得瘫坐在一旁。见同事们那么辛苦,尼玛次仁赶紧有序组织大伙撤离,自己则留下来察看后续险情,确保车辆安全通过。“公路抢通了,听见过往车辆的礼貌鸣笛声和司机的道谢声,再苦再累也觉得值了。”尼玛次仁说:“我们辛苦一点,他们少遭点罪,在我们看来是值得的。”

尼玛次仁忘不了公路被堵时,货车司机那着急的眼神。他说:“每当听到他们说‘师傅能不能快点,我拉的货等不起啊。’我们也特别着急,恨不得马上就把路抢通。但公路抢通急不得,越急越容易出事。我们得稳步操作,稳扎稳打,确保安全抢通。”

有时,辛苦受累受苦却遭人白眼,让养护工人感觉很不好受。“特别是年轻人,血气方刚,总想和路人争辩一二,我总是劝他们别计较。”尼玛次仁说:“大家都不容易,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这样的事情就少了。”

工作和生活中,尼玛次仁总是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教育同事、激励同事。他说:“过去,条件那么艰苦,我们的前辈都能把公路养好。今天,条件这么好,我们要是干不好,把‘两路’精神丢了,那就对不起前辈的艰苦付出和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了。”

责任编辑:索朗扎西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