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佳,来一壶甜茶和两个饼子。”
“阿佳,来三份牛肉土豆咖喱饭。”
“阿佳,给我们加点米饭。”
……
到了饭点,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滴新村利民车队餐馆里总是座无虚席、人声鼎沸。
来此就餐的,有的是外来务工人员,有的是本村村民,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也是这里的常客。喜欢晒太阳的,大多选择坐在户外;喜欢阴凉透风的,就坐在餐馆靠窗边的位置;喜欢聊天或商量事情的,则坐在安静的角落……人们各自点上自己喜好的食物,边聊天边享受可口的饭菜。
而在这家餐馆工作的三位阿佳,每天都很忙碌,要一大早起来准备一天的食材,把餐馆及周边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客人到来。有时因为吃饭的人太多,三位阿佳实在忙不过来,客人们会自己动手,进厨房自己打甜茶,自己倒茶水、端取饭菜……来这儿吃饭的,多是回头客,大家仿佛在自己家里一样,很随意放松。
吃饭时,大家聊得最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谁又找到好工作了、谁的收入又增加了、哪里开了家公司要招人了……从他们谈话的笑声和脸上流溢的笑容,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和对社会发展的满意。
这家小小的餐馆,成了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吃饭、聊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成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宣传党的政策、为民服务的好地方。
“养老保险要怎么交”“哪里有企业要招聘”“谁有事需要村委会开证明”……用餐人员与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的交流互动,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有一次,驻村工作队员叶妹去这家餐馆吃饭,才刚坐下,村民次果和拉姆就拿着手机坐过来,打开微信问群里通知的内容该怎么完成。
叶妹拿过来一看,原来是次果和拉姆的小孩所在的学校发布的通知,要求学生家长在手机上完成相关注册和作业,但是两个家长都不会操作。她按照流程帮她们完成了注册,并耐心地教会两人如何在手机上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次果说:“每次在群里看到这样的通知,我们大都没法完成。我们学历底,很多都不会,好在有驻村工作队帮忙,太感谢他们了。”
在驻村工作队员看来“很小”“很简单”的事情,对一些群众来说却是“很大”“很难”的事情。事无巨细,驻村工作队把每一件群众的难事都办成了实事。
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该餐馆也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该村通过村“两委”班子与集体经济负责人交叉任职,推行“党支部+产业”发展模式,把党支部建在发展产业链条上,带动群众致富。去年,该餐馆为全村231户874人分红40万元,为在餐馆务工的村民发放工资13万元。
小餐馆里也有大世界,这家普普通通的餐馆,让我们看到了村里红火的生活场景,村民们的日子好起来了,滴新村民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涨。目前,滴新群众正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的殷殷嘱托,用脱贫致富的成效实绩和群众美好生活的不断升级,将“滴新经验”这个金字招牌在新时代擦得闪亮发光。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