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山南 > 山南新闻

乃东区昌珠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23年09月22日 22:17    来源:山南融媒    
分享到:    

创新思路抓整治 善作善成求实效

——乃东区昌珠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近年来,乃东区昌珠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自治区、山南市决策部署,以“十大美丽行动”为抓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七治”为主要内容,围绕“四季、四美、两治”工作举措,聚焦“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花心思、下功夫、出实招,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提高站位,主动加压促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昌珠镇坚持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环境整治,确保工作实效。镇党委、政府主动谋划、积极研究,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及奖惩措施,将整治成果与社区评先评优挂钩,与包村干部评先评优挂钩,明确镇、社区两级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建立镇、社区、组三级网格责任体系,做到“铁脚板”与“网格化”的有效结合,织密农村环境整治“一张网”。在各社区召开现场会,通过观摩、调研、集中讨论等方式,逐个制定方案,力求实现“一社区一特色”。成立由社区两委班子、党员先锋队和双联户长等组成的专项检查组,不定期进行巡查,严格考核标准,从细节出发,及时发现问题,现场处置解决,确保不留整治死角和隐患。

多方动员,众志成城促整治。群众不仅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注重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村干部、驻村干部等入户进行宣传,通过社区小喇叭、微信、横幅、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增强了群众主人翁意识和家国情怀。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小手拉大手”活动为载体,在辖区小学和幼儿园大力开展“爱环境、爱家乡、爱家园”思政教育,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带动千家万户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依据“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谋众人之福”的原则,设置昌珠镇义务劳动日,每周一、周四全员出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目前群众自觉参与整治、维护环境已蔚然成风。

以点扩面,党建引领显成效。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打造整治样板和先进人物,切实达到示范引领作用。扎西曲登社区以党支部为引领,民宿产业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路相通、渠相连”,群众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问题。建成花园绿地式环线观光步道,改建手抓纹民房外立面,增设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路灯和标识牌,如今的扎西曲登山清水秀,独具特色,已成为昌珠镇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张亮丽名片。洞嘎社区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整改巩固、改造提升”并举,聚焦村容村貌短板弱项,自筹资金50万元投入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结果从“末尾”到“前列”的蜕变。克麦社区集思广益,创新建立“123456”及“345”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法。同时,大力表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先进人物,深入宣传他们的责任担当和先进做法,切实发扬榜样力量。

健全机制,巩固成果管长远。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长效作用,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长效、长期坚持。建立“周督导、月检查、季评比、年总评”工作机制,镇党委班子成员每周五进村督导,现场明确整改要求;每月开展1次社区检查,及时在微信群中通报结果,督促整改;每季度开展1次“观摩评比”活动,根据现场打分成绩授予流动红旗和“乌龟奖”,实现“奖励激励”与“红脸出汗”同步发力;年度进行一次总评,将成绩纳入年终评先评优。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社区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社区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综合考量群众实际需求、村庄分布、转运距离等多方面因素,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确保了生活垃圾增量动态清零,避免了垃圾乱堆乱放乱扔。制定健全保洁员、护林员等生态岗位人员队伍绩效考勤制度,鼓励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多劳多得,防止“吃大锅饭”,大力培养一批想干活、能干活、有担当的整治队伍。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