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态

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空气常新

2019年01月14日 15:4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马静 冯骥
分享到:    

“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地球第三极”再次向世人自信地宣告雪域高原的底气、豪气。

保持这个看似简单的“仍”和“最”字,背后是全区上下勠力同心的结果。在“保护好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的神圣职责下,我区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区“三件大事”科学谋划、全面部署、强力推进,切实把保护生态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上上下下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工作强度、惠民广度,推动保护工作发展。

自治区两会上,广大代表、委员紧紧围绕“地球第三极”谈感受、说见闻、提建议,只为坚决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曾几何时,雅江两岸冬春季节的一幕幕,让人唏嘘不已。但如今,一条长160公里,平均宽约1.8公里,面积接近4万亩的雅江长廊披上了绿装,一眼望不到边,几米高的杨树、柳树枝叶茂盛。自治区人大代表、拉萨市尼木县净土公司总经理南文感慨地说:“今年,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1%,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都切身享受到了生态环境改善后的益处。”

雅江绿化长廊建设是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8年,我区累计投入107亿元用于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全年植树造林112.5万亩,消除“无树户”8.32万户,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14%;对825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不断规范,珠峰、羌塘和芒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获批,生态示范区创建扎实开展。

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区想办法、定措施、严执行。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考核等制度;推进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强化水、大气、土壤三大污染防治;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16座;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6万多辆,燃煤小锅炉421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全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继续保持化肥农药施用零增长;全面建立河湖长制;中央环保督察93项应完成的整改措施已完成87项,自治区本级环保督察实现全覆盖。

法治化、制度化是建设美丽西藏的制度轨道。2018年6月28日,我区首起涉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案在山南市乃东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作为西藏首次开庭审理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这既对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社会公共利益损害进行了司法救济,又向社会宣传了生态保护的理念,是强化西藏野生动物司法保护、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和谐的生动法治实践。”自治区人大代表、日喀则市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巴桑次仁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对于这一理念,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妇孺稚童,都能随口道来。

2018年,继麦地卡湿地和玛旁雍错湿地之后,色林错也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色林错湿地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都具有代表性、稀有性和独特性。作为基层的生态保护员,自治区人大代表、青藏铁路安多县通天河大队专职护路队员贡桑塔青尤为激动。他表示,乡亲们要致富,只有继续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将多措并举加强宣传,让保护生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一幢幢干净明亮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荫里,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自治区政协委员、错那县吉巴门巴民族乡让村村民伍金旺堆这样描绘他的家乡。他说:“这几年来,我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我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生态饭’让我们致富的信心更强了。”

认真翻阅政府工作报告,广大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全力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确保家园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责任编辑:王惠芳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