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态

绿了山脉 富了口袋 美了家园

2020年06月15日 11:5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格桑卓玛
分享到:    

萨迦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笔:绿了山脉 富了口袋 美了家

过去,在萨迦,提起传统的畜牧业,饲草匮乏、牛羊出栏期长达5到7年、商品转化率低、草原生态破坏严重等等都是摆在萨迦人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如今,在萨迦,牛羊可以作为生产资料入股合作社、圈养补饲、分群养殖,绵羊8个月就可出栏……现代科学养殖方式的好处在农牧民群众中口口相传。

变化源自萨迦县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全面审视和谋划。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萨迦县充分挖掘区位资源优势,优化“两心两带四园”的产业布局,形成珠峰有机牛羊、八思巴藏香、萨迦县帕巴岗巴羊养殖等效益好、带动性较强的产业项目。成就了如今的萨迦,生态更美、产业更兴、百姓更富。

转观念,发展现代畜牧业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不能靠传统的、常规的办法来抓畜牧业结构调整。”萨迦县委书记刘晨晖认为,在农牧区,要开展一场破除陈规的畜牧业产业升级,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参与,要改变农牧民群众固有的传统观念,不能只靠给群众讲道理,更要做给农牧民群众看,手把手带着农牧民群众干。

群众思想一时转变不过来,不愿意参与绵羊改良,县农牧局就将从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购买的彭波半细毛羊等新品种种羊放进村干部家中的羊群里;没有实践经验,县里就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和村里养羊大户去萨嘎、仲巴、康马等地考察学习,并从青海请专家过来点对点培训、手把手指导;农牧民群众参与合作社不积极,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双联户”户长,就走村入户宣讲现代牧业的好处,同时带头以草场、牛羊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先行先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萨迦县绵羊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群种群结构趋于科学合理。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成立以“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为运营模式的合作社124个,惠及农牧民群众6900人,分红资金达1253.49万元。

兴产业,群众致富路更宽

从日喀则市区驱车出发,不到40分钟,占地面积617.12亩的日喀则市萨迦县扯休乡的日喀则市珠峰农投百亚成农贸有限公司畜牧产业基地映入眼帘。

养殖区、饲料加工区和牛羊肉精细加工区为基地三大核心区域。走进饲料加工厂,只见上千平方米的厂房内草料堆积成山,羔羊精料补充料、母牛配种前精补料、牛羊营养舔砖等各种饲料码放整齐,装卸机器忙着搬运饲料。

“2019年10月,公司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共与日喀则市778个畜牧业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辐射带动农牧民群众11.18万人,其中贫困户1.8万户7.1万人,实现人均年增收7500元。”日喀则市珠峰农投百亚成农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巴桑次仁介绍说,作为中枢型企业,公司始终把畜群结构优化调整作为“珠峰牛羊”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与此同时,在终端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日喀则市珠峰农投百亚成农贸有限公司严格依照食品生产流程,以精准分割方式形成牛羊肉产品58种,既提高了畜牧产品的附加值,也最大限度减少浪费,推动珠峰牛羊肉产品走向更高端的市场。目前,在上海、山东、吉林、黑龙江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已经达成了10亿余元的意向销售订单,来自纯净无污染的雪山脚下的“珠峰牛羊”,将通过全程冷链走向全国各地。

对于这样的运营模式,刘晨晖表示,各县乡组建养殖合作社,农户以牛羊入股加入合作社,由家庭散养转变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集中饲养,通过牛羊肉精细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然后进行统一管理销售,进一步延长完善产业链,实现“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极大促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换活法,脱贫致富奔小康

牛羊入了股,解放了双手,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放牧生活中解放出来,同时,大力发展的畜牧产业也为当地的农牧民群众和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现金收入。日喀则桑珠孜区聂日雄乡冲堆村村民次多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6年,因为一次交通事故,次多腿部受损,不能再从事稍重的体力劳动,原本还算富裕的家庭,一下子陷入贫困。2019年10月,在扶贫部门的协调下,次多和妻子、儿子成为日喀则市珠峰农投百亚成农贸有限公司的绵羊饲养员。

清晨天刚亮,在食堂吃完早饭,次多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清理羊圈、查看羊圈内所有羊的状态后,次多熟练地把草料和母羊精料补充料投入羊舍料槽。“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和妻子、儿子有了工作,现在我们一家人一年就有15万元的收入。”趁着羊在吃食,次多熟练地更换着羊圈里的营养舔砖,“这里的羊比家里的羊长得好、长得快。”

“牛羊入股合作社,实现让牛羊换个养法,也让村民们换个‘活法’。”说起现代牧业的好处,萨迦县副县长次仁罗布滔滔不绝,通过集中高效饲养、经营,牛羊出栏率高了……

农牧民群众的草场入股,减少了相互之间的草场矛盾纠纷,天然的草场也因划区轮牧,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还和谐了邻里乡村。

以前,查玛村与达江村农牧民群众时常因为羊群乱跑引起草场纠纷。如今,在县里的积极协调下,两个村联合组建成立萨迦县帕巴岗巴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群众共114户608人。

2019年底,该合作社便实现收入132万元,分红近70万元,户均增收6000余元,并使木拉乡6.339万亩的天然草场得到休牧。

“没有成立合作社之前,草场草地植被身高只有2公分,如今有10公分了。”聊起产业升级以来身边最大的变化,木拉乡查玛村党支部书记果吉笑着说。

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如今,经过产业升级,这里充满希望,生机盎然。未来,萨迦县将立足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实际,坚持特色产业开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做大、做强萨迦特色产业,让农牧民群众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步履铿锵,踏歌而行。(记者 王莉 李有军 张斌 拉巴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