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生态

拉萨将打造一批海绵城市公园

2024年02月19日 09:5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_西藏商报    记者 黄帆
分享到:    

水岸长廊、阳光草坪、人工湖池……漫步在拉萨的“海绵型公园”,一切设施都令人赏心悦目。2023年5月,拉萨市成功入选“十四五”第三批海绵城市示范城市,而海绵型公园绿地是海绵城市中容量最大、吸水率高的“海绵体”。那么,拉萨的海绵型公园有哪些?这些“海绵体”在大雨来临时怎样吸入更多的水?干旱时如何释放存储的水?近日,记者走访了拉萨各大海绵型公园和在建项目,请拉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专家解答疑问。

“绿色海绵”净化雨水

城市水循环系统生态、安全、可持续

云天湖公园项目位于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中心地带。项目占地面积71770平方米,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以“之”字形道路系统打通全园陆地与水系空间,将建设生态湖池、旱溪驳岸、积水模块、透水道路、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这是拉萨目前在建的、海绵设施最丰富多样的海绵型公园之一。

记者了解到,云天湖公园大部分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高世炜介绍,透水混凝土是扩大城市海绵体的重要手段之一,相较于普通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具备良好的透水吸水性能,可让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减少路面积水、弥补地下水,缓解排水系统的压力。除了透水道路,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均能汇聚并吸收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

高世炜介绍,人工湖中还设有补水通道和溢水通道。雨季时,湖中多余的雨水将流向公园内其他湖池和东侧水渠,真正发挥了下雨时“收集”雨水,需要时“释放”雨水的作用。云天湖公园还将建设茶马综合服务中心、屋顶花园、足球场、小型篮球场、活力健身场、公共厕所等设施,预计绿化面积能占到公园总面积的73%,大量植物的根系能牢牢锁住土壤中的水分,快速吸收降水。海绵型公园能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建成后的海绵公园将成为雨洪水的滞留区,成为最有效的“绿色海绵”。

海绵公园分两类

布达拉宫广场、南山公园都是“海绵”

南山公园位于拉萨市南环路一侧。每逢节假日,市民游客纷纷走进南山公园,登上观景台,领略拉萨城市风光。拉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仁青江村介绍,南山公园是拉萨市实施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中实施的拉萨市南山(恰拉山)核心区水系景观工程项目,集山洪沟生态治理、景观水系打造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安全、休闲游乐价值。南山公园作为拉萨市早期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公园,不但能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还能实现海绵城市与拉萨自然山水景观的有机结合,宣传展示西藏特有水文化。

据了解,目前拉萨市海绵公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拉萨市申报成功国家海绵示范城市之前设计施工的一些公园项目。如布达拉宫广场、纪念碑体彩公园、拉萨两岛生态公园、同心公园、罗布公园等5个公园。这类公园在建设中初步融入生态、海绵理念,有一定的海绵城市设施和要素;另一类则是拉萨市在申报成功国家海绵示范城市之后设计施工的一些公园项目,如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云天湖公园项目、堆龙德庆区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堆龙德庆区中心公园、拉萨河城区教育城段水生态治理工程等。这类公园在规划设计中完全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和要求,具备更丰富多元的源头生态海绵设施,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利用、排水防涝等。

“海绵”建设在路上

助力拉萨实现“水润城、绿满城”

海绵型公园可以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对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解决城市内涝起到积极作用。但它的建设并不容易。仁青江村表示,海绵型公园建设需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在项目建设中还要彰显民族特色和地域风貌,弘扬人水和谐文化。同时,需要通过增加城市生态水系和绿化空间,赋予海绵型公园“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助力拉萨市实现“水润城、绿满城、数兴城”的现代化建设目标。

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为打造高原生态、韧性、宜居城市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拉萨市全面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型公园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迈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步。据了解,在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区内,拉萨市还将实施尼卓苑南侧公园(活水林卡)、拉萨两岛内河绿色生态廊道提升工程、拉鲁湿地及周边生态环境治理提升项目、税务林卡、夺底林卡、俄杰塘公园、堆龙德庆区滨河景观市政工程(二期)、堆龙德庆区法治公园、堆龙德庆区中心公园二期项目、环岛路西侧公园改造提升项目等一批海绵城市公园项目。

“虽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期为3年,但海绵水系公园的建设一直在路上。”仁青江村表示,“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发展方式,在示范期结束后,我们仍然会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建设海绵公园。”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