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生态

农夫山泉林芝工厂投产

开启“西藏好水,世界共享”新征程

2025年08月04日 10:2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工作人员正在抽检产品。

2025年林芝半程马拉松现场。(图由受访者提供)

工作人员正在检测水质。图由受访者提供

近日,林芝半程马拉松成功举行,农夫山泉作为赛事唯一官方指定用水,在赛道沿途设立多个专业补给站,为每一位跑者及时补充身体必需的水分与电解质水。这些为跑者提供补给的水均来自近期正式投产的农夫山泉林芝工厂。该工厂总投资3.5亿元,占地126亩,依托念青唐古拉山脉优质水源,成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开启了“西藏好水,世界共享”的新征程。

探秘雪域“水密码”

世界级水源地的现代化生产实践

林芝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素有“西藏江南”的美誉,水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念青唐古拉山脉是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冰川区,其冰川融水经岩层自然过滤,形成天然优质水源。这里正是农夫山泉林芝工厂的核心水源地。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念青唐古拉雪山,晶莹的冰川融水顺着花岗岩沟壑缓缓而下,汇入位于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尼西村的农夫山泉生产基地。走进工厂,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作为水质保障的“第一关”,水处理环节采用国际先进的膜滤工艺,通过精密过滤、紫外线杀菌等多重工序,在高效去除杂质与有害物质的同时,完整保留原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随后进入吹瓶环节,高压压缩空气将瓶坯瞬间吹塑成型,冷却后的瓶身有序进入全自动灌装机。在灌装环节,经杀菌处理的成品水快速精准注入瓶内,全程实现零滴漏控制。紧接着,机械手臂灵活完成贴标、喷码作业,一瓶瓶农夫山泉成品水迅速下线。整个生产流程自动化程度高达95%以上,仅需少数工作人员监控设备运行。最终,印有“源自念青唐古拉山”字样的产品整齐码放,即将通过物流网络运往全国各地。

农夫山泉林芝项目组负责人游金介绍,工厂自2024年7月动工建设以来,严格按照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标准打造,配备国际领先的生产设备。工厂规划建设3条生产线,产品涵盖天然饮用水、果汁饮料、茶饮料等多个品类,全面投产后年产能将达59.48万吨。目前首条小瓶水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其余两条中瓶水和饮料生产线计划于年内陆续投产。

“选址尼西村,首要原因是经专业检测确认这里的水源品质卓越,口感纯净清甜,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完全符合公司严苛的水源遴选标准。”游金表示,厂区紧邻国道318线及拉林高速公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加之当地完善的产业配套、便捷的物流网络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为工厂建设运营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高原建厂

在极限挑战中坚守品质与生态初心

在念青唐古拉山脉附近建设现代化工厂(车间海拔3100米),难度超乎想象。项目团队既要攻克高寒缺氧、地质复杂、有效施工期短等多重难题,更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

“农夫山泉对材料品质要求极高,无论在哪建厂,都必须达到全国统一标准。但西藏当地建材资源有限,部分关键材料甚至无法采购。”农夫山泉林芝工厂基建项目经理崔自平回忆,为寻找符合标准的钢结构主体材料及环保型墙体防水材料,采购团队遍寻当地市场未果后,果断转向区外供应商。“我们多次奔赴区外采购,就是不想在品质上打任何折扣。”崔自平坚定地说。

材料难题解决后,运输又成为新的挑战。“不仅路途遥远,还时常遭遇雨雪天气,运输难度陡增。”崔自平介绍,西藏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周期大幅延长,项目组坚持选择资质可靠的物流公司。“多花时间和成本没关系,确保材料安全完好运到工地才是关键。”为降低对施工进度的影响,项目组在材料组织上提前筹划、精准调度。

2024年12月,林芝已进入寒冬,项目恰逢混凝土施工收尾阶段。“低温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凝固强度,团队创新采用类似油灯的保温措施,配备温度监测设备24小时实时监控,确保每方混凝土都达标。”崔自平说。

为最大限度降低对脆弱高原生态的影响,施工组还大幅优化建设方案,全面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与施工工法。尽管这增加了施工难度、延长了建设周期,但始终坚守着环保初心。“农夫山泉以往多在平原及低海拔山区建厂,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建厂尚属首次。虽然困难重重,但也为企业今后在特殊环境建厂积累了宝贵经验。”崔自平的言语中透着自豪。

工厂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林芝市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制定《“135”奋斗目标》,出台《林芝市推进改革开放促进招商引资试行办法》,在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为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助力本地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的企业提供精准扶持。

品质坚守

从水源到市场的全链条保障

农夫山泉始终秉持“水源地建厂、水源地灌装”的发展理念,林芝工厂的成功落成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从水源选取到生产线加工,每一瓶水都需经过多道严格检测工序,全程确保无污染,完整保留水质的天然活性与纯净口感。

水源地保护是保障水质的核心环节。记者在水源地采访时看到,河道两旁已规范设置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崔自平介绍:“为保障水源水质,我们专门采用不锈钢管道从地下铺设至工厂。铺设过程中,宁可多绕路增加成本,也要尽量避开植被覆盖区域,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工厂还定期组织员工到水源地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工厂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同样将环保理念贯穿始终。厂区配备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实现循环利用。崔自平介绍:“污水处理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工艺,先经公司污水处理器初次处理去除大部分污染物,再进入巴宜区政府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深度处理,确保排放指标全面达标。”部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厂区绿化灌溉,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在废料处理区,瓶盖、瓶身、瓶坯等生产废料被整齐分类堆放。行政专员索朗央宗表示,这些废料集中堆放并粉碎后,将由合作供应商统一回收再利用。“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回收管理流程,从源头避免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风险。”

为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工厂构建了全流程严格的质控体系。记者了解到,每批次产品出厂前,都必须经过pH值、重金属含量、菌落总数等多项指标的严格检测,各项指标符合甚至优于国家标准后方可上市销售。专业质检实验室配备了高精度检测仪器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一旦监测数据出现异常,将立即启动追溯整改机制,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产业赋能

“活水”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林芝的水是大自然的馈赠!”说起家乡水,在工厂工作的索朗央宗满脸自豪,“从小喝山泉水长大,水质清甜,烧水无水垢。以前觉得好水藏在深山可惜,现在厂子建到家门口,让全国人民都能喝上咱这儿的好水!”清澈山泉水潺潺流淌,巍峨雪山倒映其中。农夫山泉林芝工厂的落地,生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工厂依托当地优质水源和现代工艺,保障产品品质的同时,更带来稳定就业。尼西村村民旦增桑布如今在工厂工作,“以前家乡工作机会少,现在厂子建起来,我从拉萨回到家门口上班,收入稳定有发展空间,特别高兴。”工厂预计创造165个就业岗位,涵盖生产操作、技术研发、质检、物流等领域,待遇优厚。

工厂还为员工提供丰富培训机会。“在工厂安排下,我到先进企业学习近半年,了解了高标准水处理和严格生产流程,开阔了眼界。现在掌握新技能,收入提高,生活更有盼头。”员工巴鲁说。

作为产业链龙头,工厂运营有力拉动了林芝及周边地区包材生产、物流运输、旅游服务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为西藏自治区尤其是林芝市经济注入新活力,将生态资源切实转化为发展红利。林芝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农夫山泉作为龙头企业落户,对提升地区知名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意义重大。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企地互利共赢。”

农夫山泉林芝工厂的成功投产,不仅为消费者带来源自世界屋脊的天然好水,更在雪域高原成功复制“点绿成金”的水源发展模式。这是农夫山泉品质坚守与绿色发展的体现,也是助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享生态红利的切实行动。

随着工厂运营,林芝有望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居民增收等方面取得更显著成绩,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高质量之路。(记者 梁兰 阿旺尼玛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