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藏族的“仔学”,其内容不仅仅是探讨天体运动和大自然变化的规律,而且还探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季节、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学者们有兼学医、算的传统,至今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还属藏医院领导)、此外它还包括五行、七曜、八卦、九宫、12生肖、60周年、春牛芒神、韵律占、灾异占、身命气运、堪舆风水等依附于天文历算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哲理和与人世间的吉凶祸福联系起来的内容。有些地方科学、哲理、迷信连在一起,以致难于把它们划分得清清楚楚。其实这也是世界各国的科学史、思想史上常见的现象。也有一些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迷信,细究起来又有其科学性的事物,例如藏历里的“闰日”和“差日”,曾经被人(包括某些著名的科学史家)误认划它是由于其是吉祥之日而重闰,由于其是凶日而差缺,因而在一段时间内被从历书里排斥出去,其实经过深入研究,才发现它是调节太阳日和太阴日的日序的一种特殊方法,否定其科学性是太冒失了。
藏族关于天文历算的著作,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用于藏族学者翻译、注释和解说来自汉族地区的历法和天文思想(尤其是时宪历的内容)。《拉卜楞寺总目》中汉历部分就有103个编号。现在可查阅到的这方面藏文著述主要有《汉历大全》、《汉历心要》、《摩河支那传规日月食推步法》、《黄历编制法》、《汉历简史》、《汉历用表16种》、《汉历发智自在王篇》、《纯汉历日月食推算法·文殊笑颜篇》、《汉历文殊悦容篇》、《春牛经》、《二十四方位图》、《汉蒙藏对照历注用表》、《恭息历书》、《日月食推算法·慧剑光华篇》、《五行占之年首答问》、《汉历大海甘露一滴》等。
第二类,主要是围绕时轮经典和历法而进行的广泛的著述活动。北京图书馆黄明信和北京民族图书馆孙文景两位先生编录的《藏文历算典籍目录》,收录多达433种。目前在藏族地区许多寺庙和民间仍保存和流传着大量的历算书籍,主要有萨迦·扎巴坚赞(1147~1216)的《辨识时节算书(论闰月)》、《宿曜交会吉凶占》,八思巴(1235~1280)的《五摄、罗睺、五曜诸基数篇》、《太阳过官算法》等,布顿·仁钦珠(1290~1346)的《时轮摄略笺注易解》等,巴俄·祖拉陈哇(1503~1665)的《时轮要诀历算综论》、《广释·大宝秘藏》等,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的《黑白算答问·白昼光明篇》,第司·桑结嘉措的《浦派历算白琉璃》(简称《白琉璃》)等。数量繁多,难以在此详细列出。还有未留著者名字的这方面书籍,也同样卷帙浩繁。
历书是历法思想的集中体现。天文历法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出现历书。有人认为在吐蕃时期藏族就已有历书了,这是有可能的,只是目前尚无文献资料证实。现有史可证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藏族历书的编定趋于完善。
13世纪西藏出现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点的历书,即《萨迦历书》,是手抄本,至今未见到木刻版。藏历纪年纪月中至今沿用的“霍达”月,就是从萨迦历书中开始的。《萨迦历书》接受汉历中以冬至所在之月为子月,以“寅月”(冬至后第二月)为正月即年首的惯例,称为“霍达”,规范了藏历新年的固定时间。《萨迦历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阴阳台历,置有闰月;第二,设有“闰日”、“差日”以及藏族独特的节气、时令,历书中的节气除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以外,还有民间传统的物候历内容;第三,历书形式采用内地黄历为体例,结合藏族传统历算和《时轮经》内容,计算体系仍属藏传时轮历。 《萨迦历书》已有整套的编制模式,同以后各地及藏医院的历书大致相同。首先重视全年总说,包括几种时轮指南镜解释、年曜、对年季的测时(雨水、风季大小程度等,实际上是长期天气预报)、60周年的测年及结果、五星占术的测时及解释、28宿测时解释、太岁方位等。虽然内容比现代历书简单,但已对年度各项作了综述。其次,在月谱前有“月说”。萨迦历书的月称与现代藏历略有不同,规定了东南西北四方,每方各配3个月。配法是东方3个月为三、七、十一月,南方3个月为四、八、十二月,西方3个月为一、五、九月,北方3个月为二、六、十月。据传,八思巴经研究确立了佛教四大吉日:藏历元月初一到十五日为“神变节”,四月十五日为“成佛节”,六月六日为“说法节”,九月二十一日为“回降节”。第三,日谱中间写有各种节气、物候现象。第四,《萨迦历书》只推算标注到刻位,没有分位和息位,比较粗疏。
《萨迦历书》问世后的几个世纪以来,藏族地区陆续编制了好几种历书。1425年,楚普寺以作用派的公式、数据为本,编制了《楚普历书》;1429年以体系派的曜六位(曜位、刻位、分位、息位、息的1/60、息的1/60的1/707)为据,编制了新的《楚普历书》。它的内容与《萨迦历书》基本相同,还吸收了内地24节气的定气法和民间的节时内容。15世纪中叶西藏山南地区出现“普巴派”,相传他们编制的历书内容更为丰富。1687年第司·桑结嘉措所著的《白琉璃》分别叙述了编定历书的规模、项目和内容,并逐月绘出固定的表格模式。
1714年大译师达膜师利著成《日光论》后,在西藏山南敏珠林寺专门招收天文历算学员,以《日光论》为依据,编制自己的历书,称之为《敏珠林历书》,在藏传时轮历中享有很高的声誉。1732年西康德格地区,依据白邦噶玛俄列旦增的天文历算书《善说宝疏》编制了《德格历书》。1879年甘肃拉卜楞寺建立喜金刚院,依《马扬寺汉历心要》每年编制“黄历”。
191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拉萨建立了“门孜康”(藏医历算院)。著名的医药历算学家钦绕罗布主持该院,每年编算“藏历”,并用传统的木刻版印刷发行,不仅发行到藏区,还少量出售到不丹、锡金、印度、尼泊尔等国。20世纪80年代起,西藏人民出版社每年出版的《藏历》发行量达10几万册。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研究所编定的现代藏历,除继续保留藏传时轮历传统内容外,还增加了指导现代农牧业生产知识方面的时令知识,内容比过去更为丰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已古稀的才旦夏茸活佛(1910~1985)在短短几年中整理专著、论文百万多字。其中包括有独到见解的《时轮历算速算法》、《夏历24节气,闰月,日、月食速算法》以及《汉历释义》等。这些著作中,有的还吸收了一些现代科学观点。
1981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了天文历算学会。现有区内外会员100多人。1983年在昆明召开了首届全国少数民族天文历算学术研讨会,为传统的古老的天文历算注入新的活力。自80年代以来,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先后开播了“藏历天气预报”节目,深受广大藏族人民的欢迎。藏区各地如西藏那曲索县、日喀则、山南、阿里、昌都等地区、县以及四川阿坝州马尔康的藏医院或历算室和甘肃拉卜楞寺都编纂本地区的历书。藏族天文历书对藏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起着积极作用,而且其形式和内容也十分符合藏族传统习惯和心理状态,颇受群众欢迎。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