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教育文化 > 园丁笔记

西藏现代科技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分享到: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藏区科技事业的发展。从1951年起,陆续从内地派遣大批科学工作者进入藏区,发展科技事业;同时十分重视培养藏族科技人员,初步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的科技队伍,建立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农牧业是藏区经济的基础,现代科技事业首先在这里起步。50年代初期,当五星红旗刚刚插上拉萨古城,西藏工委就在拉萨西郊诺堆林卡建立了拉萨农业实验场,随后又建立了日喀则农业实验场和拉萨血清厂等一批农业实验场和家畜门诊所,建起一支300多人的农牧业科技队伍,开展了一些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与此同时,国家多次组织气象、水文、水利、生物、地质、医疗卫生等科技人员进藏,进行多学科考察。通过这些工作,为西藏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9~1965年,平叛、改革的胜利,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为西藏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期间,拉萨农业试验场扩建为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拉萨血清厂扩建为拉萨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和自治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一批家畜门诊所升格为畜牧兽医防疫站(或总站);新建拉萨气象科学研究所、交通科学研究所,以及一批县农科所(农试场)。 1974年3月,西藏自治区科委成立,西藏科技事业开始走上有计划发展的道路。区科委成立初期,立即着手制定全区科技工作规划,组织或参与组织了农牧业、羊八井地热田开发、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工作,筹建了自治区地震办公室、标准计量处、科学技术学会等机构,同时着手科技队伍的建设。

    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实里程碑。会上,西藏有21项科技成果获奖。同年5月,西藏召开了全区科学大会,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的精神,制定了全区科技发展八年计划,对过去的60项成果进行了奖励。之后,日喀则、山南等地区也召开科学大会,一批科技成果获奖。山南地区农科所、农垦厅农科所、地热研究所、太阳能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天文历算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所等一批1980年,全区各类科技机构发展为69个(其中包括48个县农料所或农试场),科技人员14700多人,是西藏历史上科技事业鼎盛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科技战线贯彻中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需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方针。1981年,西藏召开第一次全区科技术工作会议,48个县农科所(农试场)改为农业技术推广站,确立了“西藏科技工作面向西藏实际,为当前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会后,自治区科委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六五”规划和十年设想》。1982年又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十五年(1985~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在安排年度全区重点科研项目计划时,逐步实行了科研项目合同制管理,使有限的科研经费真正用于科学研究上,促进了多出成果、快出人才。继1980年奖励121项科技成果之后,1985年奖励66项科技成果,1989年奖励96项科技成果,1991年奖励38项科技成果。为使科技奖励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自治区科委又于1989年制定了《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受到极大冲击。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科委决定;“文化大革命”中被调高科技岗位、学非所用的科技人员逐步归队,以发挥其专长;评定一批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平反一批冤假错案;对具有大中专学历和初级技一术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实行向上浮动一级工资的待遇;评定强巴赤列等7位科技人员为国家级专家及刘仁俊等46位科技人员为自治区级专家,等等。这些措施对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科技队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85年3月,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西藏自治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决定》精神,推动了科技工作的发展,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当年上半年,国家科委实施“星火计划”,西藏科委在下半年召开全区农业科技工作座谈会,拟定了实施“星火计划”的首批项目。1986年实施12项,1987年实施11项。截至1992年,全区共实施54项,其中部分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80年代以来,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指引下,西藏注意发展与世界一些国家的科技交往合作关系。先后与尼泊尔、日本、瑞典、德国、丹麦、冰岛、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国家,在太阳能、风能、地热、盐湖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农牧业、天文、地理、气象研究、冰川、泥石流、滑坡考察、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开展了科技合作,商谈的合作项目近20项。与此同时,西藏还注意加强与祖国内地的科技合作交流。1989年,主持召开了西南五省区六方科委联系协作会第六次大会,相互交流了科技工作的经验,组织了科学考察,商定了科技合作项目。

    西藏许多学科都具有独特的高原特色,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纷纷前来开展科学考察与研究。1990到1992年,共审批、接待、管理60余批、200多人的中外联合科学考察队。

    1989年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同时,西藏把科技兴农提到了议事日程。1990年科技与农业部门共同在全区建立了4个农业科技示范县。当年4个县粮食比1989年增产2250万公斤以上。1991年科技示范县扩大为7个,粮食比上年又有大幅度增产。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为加强科技工作,1991年召开了全区科技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同年在自治区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又作出了“科技振兴西藏”的战略决策,使西藏科技事业进入了新的全面发展阶段。到1991年底,全区共有自然科学科技人员1.3万余人、独立科技机构14个。在这支科技队伍中,少数民族的科技人员占一半以上。科技体制改革开始迈开了大步,科技与经济正紧密结合,科技成果正向商品、向产业、向市场转化,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科技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已经制定,科技工作正在全面、协调地发展,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西藏自治区科协于1979年筹建,1983年正式成立。在此前后,陆续成立了土木建筑、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太阳能、林学、农学、医学、企业管理、气象、公路、教育、机械工程等43个学会。经过1988、1989年的整顿,保留学会、协会、研究会38个。在10多年的时间里,自治区科协及其所属学会、协会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在团结、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发展全区科技事业的工作一中,发挥了应有的桥梁、纽带、助手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