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教育文化 > 园丁笔记

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杨瑞刚
分享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听到一些教师说语文难教。而笔者认为语文并不难教,关键在于重视阅读教学,不让听说与写脱节。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让学生喜欢阅读。学生的学习,首先是要对学习对象感兴趣,从而愿意学习。对学生的阅读来说,就是学生对阅读行为选择的倾向。如果学生不喜欢阅读,阅读能力怎么能形成呢?笔者觉得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让他们喜欢学习语文。语文学习,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很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尝试语感的培养:多朗读,即让学生多和文章交流;“读”与“说”的结合;“读”与“写”的结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谓良好的阅读习惯,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行为中针对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特征。它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培养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多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抓住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感受。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笔者认为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书读得太“少”。因为“少”所以没有积累、没有思考、没有感受,进而写作能力差。笔者认为,每篇文章在讲解前后至少读二十遍以上,同时每学期还要读大量的课外报刊杂志和书籍。也许有人认为这没有必要或时间不够,但笔者却觉得只有“多”才有好处。语文教师务必使学生所学内容熟读成诵,不必计较学生当时是否听懂了,是否全消化了,待其读得多了,阅历增加了,自然就明白了。语文教学中那些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语感以及许许多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都是在阅读实践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的。

    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可见,课外阅读也对学生有很大好处。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对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至少要做好三件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指导学生理解和积累,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学生只有多读课外读物,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真正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历年中考的题型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三部分。在这三者中阅读与理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这条中间链断了,那么学生的考试也必将失败。所以不论是从考试角度,还是从能力发展的角度,语文教师都应该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者系林周县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