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中小学教育模式,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轨道,面向全体学生,不应一味的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发展。西藏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必然引发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本文笔者就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下看法。
一、数学思维方法和思路分析的教学是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课本中大量渗透了诸如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类比归纳等基本思想,介绍了诸如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同一法、归纳法等基本方法,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明确恰当地讲解与渗透,特别是在解题中。教学中,应重视思路分析,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方法,站在方法论的高度,讲出学生在字里行间看不出的奇珍异宝,讲出创造性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再有计划、系统地加以训练,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
二、数学知识、数学语言和数学运算技能是提高数学素质的基础。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的教学,在教材的定理、公式的推理、论证中,教师不仅要充分揭示其内在规律,分析讲解并展示其推理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基础知识中蕴含的基本方法和内在联系,更应通过一些应用定理、公式来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分析,理解和掌握基本方法的相互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只有在知识和能力并重发展的情境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三、重视自学能力培养,学会学习是提高数学素质的有效方法。学生在今后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大量知识大都不是课本上现存的,需要他们去自学,通过阅读、查资料,不断地充实更新,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方法、习惯。数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加强预习,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巧妙设疑”来激发的学习欲望,及时表扬来确保学生的学习劲头。
四、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是提高数学素质的目的。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教育与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近几年中考和高考数学题中,应用题的份量已达到相当比例,并且越来越具有现代生活的气息。这方面的尝试是对素质教育的正确引导。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领会到比教材更多的数学知识,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同时,必须增强他们走向社会后的竞争能力。
五、着重发挥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是提高数学素质的保证。学生的非智力因数包括学习的态度、注意力、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它不属于数学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与非智力因素的优劣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应当树立智力因数与非智力因数并重发展的新的教育观念,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功能,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作者系拉萨市林周县中学教师)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