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教育文化 > 园丁笔记

浅析西藏中小学生人生观教育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胡根旺
分享到:    

    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导向,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小学生正处于逐步形成人生观的关键阶段,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教育,对于使我国青少年一代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西藏来说,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要把改革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必须重视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来自教育,西藏的教育要在改革中进一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适应这种形势,必须加强中小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要增强改革开放意识的培养,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竞争、开拓精神的培养,冲破环境闭塞的局限,扫除自卑感和无所作为的心理障碍,立志振兴西藏,切实为西藏经济发展服务。同时面对来自境外的各种消极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扩大开放的情况下,更要把反腐蚀、反和平演变的教育与社会主义人生观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使中小学生增强抵御能力,健康成长。     吸收优秀民族传统,充实人生观教育的内容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互通有无、互助合作的团结精神,自尊自立、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正义感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吸收民族传统的精华,充实人生观教育的内容,对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教育效果必将发挥明显的作用。民族团结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族共同富裕和发展,因此,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构成了人生观的重要内容,这在民族聚居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养成教育,建立激励机制     养成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正确人生观的起点。有些民族学生刚来学校,往往缺乏基础文化知识,行为失当,因此,加强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的最初的工作。在抓养成教育中,要坚持示范性、实用性,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把这一过程同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在人生观教育中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克服自卑感,是人生观教育中消除不利心理因素所必须的。激励的功能在于调整心理,激励不等于只是表扬,更不只是表彰几个优秀生。对优秀生的表扬是必要的,但更应注意民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积极性因素中找到教育的突破口,帮助他们找到闪光点,调动积极性进而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形成激励机制需要一定的校园氛围,一所学校只有校风正,学风好,激励机制才能发挥作用。针对民族学生的特点,在人生观教育中注重养成教育、实施激励机制,以增强教育的科学性,达到最佳的效果。     现在的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必须面对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紧紧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正确处理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继承优良传统教育,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形成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