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教育文化 > 园丁笔记

学生:也是一本“书”研究学生是教育基本元素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在传统观念中,学生上学是念书的,所以要教好学生,只需把教材这本“书”研究透,多少年来,这样的主张似乎已“约定俗成”。不过,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却另有想法。在最近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他们提出“研究教育先从研究学生做起”,为“约定俗成”作了最有价值的“补充”。

    建青是国内少有的实施从幼儿园至高中教育的一贯制学校。他们曾进行学制改革、学段衔接、创造力研究等多项具有“航标”意义的探索与改革,研究来探索去,他们发现,研究学生是研究教育最基本的元素,是实施教育最基础的台阶,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也是一本“书”。该校的领悟与探索,至少有两点是值得赞许的。

    一是“目中有人”。教育,从传授角度看,是外因作用于内因,而且教育教学的载体决定着教育对象永远处于“被教育”的状态,即使现在强调师生平等、教学相长,但学生是要到学校接受教育的,不可以由着性子自由选择的。在这种情形下,不少教师很容易产生“主导意识”,甚至把教材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唯一“经典”,在教材与教育对象之间,不免产生倚重前者的惯性。而在建青,老师们开始考虑如何使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关系从“自上而下”变成“上下沟通”,甚至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来认识。在他们看来,没有“人”的教育,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大锅饭”,而“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可以依人而变的。

    二是“心中有谱”。教学,从课堂实施程序上看,“无谱”的应付与“有谱”的执著,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建青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新人,他们开设的拓展型课程,即使选修的人数再少,只要学生需要仍然坚持开课,这不是一般的坚持,恰是心中有学生的表现。人是有差异的,能力是有高低的,成功的方向会有不同,这些不仅应当尊重,而且应当作为教育的财富予以开发与利用,让不同的人有选择不同的方式成就自己、造福社会的能耐,这是“心中有谱”的睿智。

    教育是教人聪明、理智和取舍;教学是引人明智、达理和辩证。解读学生这本“书”的价值非同一般。上海市特级校长吴子健认为,研究学生先行,这不只是本质教育的回归,而且是现代教育的本义。任何时候,教育要以人为中心,这也是一种“适者生存”。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