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生都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难以形成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在中学所学的科目中,数学往往排在“最不喜欢的学科”的榜首。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笔者从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指数就能得到很大提升。
做一个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与学生愉快相处。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听课常常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听还是不听。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有的老师仅仅带着知识走进课堂,有的老师则把爱也带进了课堂,仅带知识走进课堂的老师,他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忘记,而把爱也带进课堂的老师,他常常改写了学生的人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引导他们,使其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营造轻松的环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至纯至美。从表面上看,数学知识是一些纯理论的枯燥的演绎与推理。但是,如果把这些纯粹的理论与公式放到现实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理解,就容易看清它的至纯与至美,而纯美的东西又恰恰是学生喜欢去追求的。生活化的学习环境,结合师生间的信赖、思考、感悟,想象甚至热爱,能够让学生愉快地去探索数学规律,学习数学知识。
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笔者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课时,曾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具体办法是找了8名同学,他们胸前各贴一个数字,有的是正分数,有的是正整数,有的是负分数,有的是负整数,还有一个贴的是“0”,拉手表示找“朋友”(做加法),可以两个人拉,也可以是多个人拉,然后让“观众”们抢答,在近乎沸腾的课堂氛围中有效地练习了“有理数的加法”。
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数学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是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恰当的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也有面对挑战的机会和经历,从而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布置作业、教学检测等各方面都要有层次性,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系拉萨市江苏中学教师)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