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教育文化 > 圣城名校

西藏农牧学院简介

2015年03月21日 11: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西藏农牧学院大门

    (-)、筹建创业时期(1971年——1978年)1971年5月16日,西藏自治区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发出“关于恢复西藏民族学院若干问题纪要”,决定正式恢复以前撤消的西藏民族学院,并决定将校址从陕西迁回西藏。同年7月,西藏民族学院党委成立了“西藏民院迁址筹建处”。9月,在西藏林芝县八一新村选定校址。1972年5月3日,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了“西藏民院总体规划”。规划规定了学院总体规模为:在校生1500人,教职工50O人,基建面积3750O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逐年投资,滚动发展,三年时间基本建成。学校暂设预科、政治、藏文、农学、畜牧兽医、卫生、财会、机电八个专业,并建设为教学服务的机电、化肥、制药、木工、铁工、农场、牧场、卫生所、兽医门诊九个附属机构。1973年5月,校舍房建工程正式开工。1974年12月3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西藏民院继续在陕西咸阳办学,西藏林芝筹建处改为“西藏民院林艺分院”,属地级事业建制,并于当月任命组建了分院党委。分院党委在“边迁校、边建设、边办学”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了“根据西藏建设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办学方向。同年,由西藏民院总院迁来了首批学生:农学65人,牧医61人,并在全藏首次招收畜牧专业3O人,果林专业39人,商业会计专业17人,工业会计专业23人,工商会计大专班25人,藏族干部文化补习生22人。到年底,在校生达282人。1975年,又从陕西转入技工专业班一个40人,农业会计大专班一个14人、商业会计大专班一个30人,会计班一个14人。至此,计划搬迁的西藏民族学院有关专业转移完毕。1978年校舍第一期工程建成,建筑面积31440.79平方米,其中教室3098平方米,实验室774平方米,图书馆774平方米,办公室1410平方米,家畜门诊所684平方米,学生宿舍5919.6平方米,教职工宿舍6261平方米,温室1190平方米,附属小学456平方米,以及大礼堂、卫生所、托儿所等。当时共有在校生524人,其中藏族及少数民族学生占总数的77%。教职工420人,其中教师120人。设有农学、畜牧兽医、林学、农机水电、财会5个系、9个专业及化学、物理、生物、金属材料四个实验室。图书馆藏书5万册。经过筹建者几年的艰苦奋斗,尽管在师资、设备、校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毕竟在尼洋河畔的一片乱石滩上,建成了一所初具规模的高等院校。在这一时期,筹建者们以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黄沙漫卷、满目苍凉的沙石滩上建校址,干校园,造菜地,开果园,筑围墙,搞绿化。他们边生产、边建设,边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这种无私奉献的“筹建精神”为学院以后的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巩固发展时期(1978年——1994年)1978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正式更名为“西藏农牧学院”。9月4日,学院隆重召开成立大会。从此,西藏第一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高等理工学院在西藏正式诞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院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发扬筹建精神,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979年,学院自己动手设计施工建造了教学实习水电站。1985年,建立了高原生态研究所和3569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大楼,购进各种大中型教学仪器、设备500O多台,装备了33个实验室。1988年建成一座面积4000平方米的图书馆。1991年,原国家农牧渔业部投资修建的干部培训中心落成。随后,农牧学院又先后建起了电教中心,扩建、完善了原来粗糙简陋的工厂、农场、牧场,果园、苗圃等,使教学、科研条件大为改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拨乱反正,学院工作重心集中到了教学方面。1985年,学院根据西藏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了“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方向,重新调整了专业设置,将农机水电系改为水电系,撤消财会系,将预科部改为基础教育部。1984年,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国家农牧渔业部、林业部、水利电力部和西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对口援助西藏农牧学院办学。同时,学院在加大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科研工作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整个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发展轨道。回顾多年来的办学历程,学院师生深深体会到,要办好西藏农牧学院,就必须正确认识西藏实际,有一个正确的办学思想:要为西藏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就必须走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的路子;要使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坚持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的方向。

    (三)、开拓奋进时期(1995年至今)在这一阶段,学院不失时机地抓住了一次难得的机遇,这就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保持稳定和加快发展确定了根本指针,并全面加大了支援西藏的力度。借这一强劲的东风,学院从农业部、水利部、原林业部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专业干部到农牧学院工作,为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厅局领导多次到农牧学院检查指导工作,为学院的改革、发展领了航,正了舵。农业部、水利部、原国家教委、原林业部和各兄弟院校加大了对农牧学院的关注和支持。农牧学院《“九五”计划及2010年改革发展规划》及时出台,激励了全院教职员工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从此,西藏农牧学院开始步入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快车道。为加快西藏农、牧、林、水、电科教事业的发展,实施“科教兴藏”、“科教兴农”的战略,农牧学院党委及时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指示精神,针对学院现状,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农牧学院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指出:西藏农牧学院是集农牧林水电于一身的理工院校,一个“西藏”,一个“农牧”,一个“学院”,这就决定了:第一、农牧学院必须面向西藏这个特定的环境,把教育与大农业这两个战略重点结合好,培养出西藏大农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必须坚持面向西藏农业,面向西藏农牧区,面向西藏农牧民,坚持为西藏的农业现代化服务;第三,既是学院,就要坚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定位决定了摆位,决定了农牧学院今后的工作思路。即:“1234工程”--坚持服务“三农”(农牧林区、农牧林业、农牧民);强化教学与科研两个重点;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个关系;加强领导班子、师资队伍、管理、德育四个系统建设。这一工作思路,得到了自治区领导和国家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的赞同和支持。与此同时,农牧学院党委又向全院师生员工发出了“发扬筹建精神,再创新的业绩”的号召,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大刀阔斧而又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宏观办学机制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四大系统工程。即“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高起点、低重心、重实效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拓展了‘外引内联’这一富校强校的路子;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建设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农牧学院充分利用内地兄弟院校大力支援的机遇,通过援藏教师的传、帮、带和“进出去,请进来”,以及鼓励在职自修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师,特别是民族教师的整体素质,使师资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在教学工作上,学院师生逐步树立了改革发展现,大农业观,新农牧区观,复合型人才培养观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能主动适应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学院按照“强基、改老、拓宽、创新”的思路,调整优化了专业结构,将已有的专业拓宽到11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优化了课程结构,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并开始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的运用和创新”的教学探索。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作为新一轮教改重点已经起步。在科研工作上,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转变观念,调整科研方向,明确教学、科研、生产的关系,增强科研对生产的服务功能,以及科研对生产、教学的促进作用的认识,统一了全院教职工的思想。目前,农牧学院的科研工作已经从“自发、封闭型”向“主动、开放型”转变;从“单兵作战”向“合理组配、群体攻关”转变:从“单纯为科研而搞科研”向“面向农牧林经济发展找课题,搞科研”转变。在开门办学的实践中,国家各部委和内地兄弟院校成为农牧学院深化改革的坚强后盾,为学院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政策、人才的支持。学院与西藏金珠集团、广东省科委等企业、科研部门的合作,与拉萨市、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以及林芝地区部分县的联合办学,增强了农牧学院的办学活力和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总之,“机遇+实干+精神”是农牧学院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也因此,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 1995年至今,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等方面共获各项奖励40多项,其中国家级7项,自治区级34项;教师发表在各类期刊上的论文150余篇,获奖23篇;出版著作、科普读物、乡土教材20余种,成为建校以来获奖级别最高、获奖数量最多、综合效益最好的时期。事实证明,摒弃“等、靠、要”思想,发扬筹建精神,走内涵发展道路,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是学院加快改革发展的战斗力所在。从卵石遍布、杂草丛生的沼泽地到如今环境幽雅、设施基本齐全、效益明显的高等学府,这其中渗透着一代又一代农牧学院人自力更生、辛勤创业的汗水,倾注了各级领导、社会同仁、广大校友的心血和关怀。西藏农牧学院近30年的办学经验可概括为“坚持方向、育人为本,三足鼎立,负重自强”。西藏农牧学院的开创和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上级的支持和兄弟院校的援助。世纪之交,任重道远。在跨世纪的关键时刻,在众多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农牧学院师生员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下,继续坚持“科教兴农,育人为本,三足鼎立,林业部祝光耀副部长来我院调研工作负重自强”的精神,深化改革,迎接挑战,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和办学效益,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西藏农牧学院带入二十一世纪。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巴桑旺姆 

西藏农牧学院挂牌仪式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