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1985年7月西藏大学诞生而成立的化生地系,下设化学、生物、地理、综合实验室4个教研室和人口研究所、高原动物生态保护研究所、环境教育中心、西藏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现开设有化学教育、生物教育、地理教育、国土规划与整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等专业。
全系现有教职员工49人,其中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5人、中级职称的25人、初级职称的11人,教员5人,另有客座教授4人。教师学历结构近年来逐年得到提高,教师中现有硕士研究生3 人。近年来系领导班子认真制定和实施了化生地系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同国内外许多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联系渠道,近3年来先后有20人在内地、国外各高校学习深造,并陆续返校,在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等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仅2001年就有5人在挪威、2人在尼泊尔、4人在内地院校学习进修,其中5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与此同时,该系还积极加强教师在岗培训,使教师队伍各方面素质明显提高。
建系以来该系已先后为社会输送了801名合格毕业生,其中本科365人、专科生436人。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教育、科研、经济等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全区教育战线上,大多数的化学、生物、地理中学教师均毕业于该系。目前,化生地系在校本专科学生共有213人。
该系在教学运行管理上狠下工夫,化学、生物、地理专业均在专业口径拓宽和转型上做了大量工作,使教学管理和质量明显提高。1999年增设了国土规划与整治专业,2000年增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并已陆续招生。2001年又打破了以往专业划分的条块限制,通过3个教研室的合作,招收了新的普通非师范专业环境科学专科班。
该系想方设法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科研立项和经费,全系教师都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仅2001年,该系就申报学校“十五”科研课题15项,完成了《西藏人口志》、《西藏地理》、《中学化学习题解析》、《西藏旅游地理》等课题研究和书籍编写工作;有两名教师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的“西藏东南部和西部环境沙漠化”的研究课题;去年以来有4名教师参加了由自治区藏北无人区综合科考团组织的藏北无人区综合科学考察,并在我区首次提出了《高山蛙在藏北地区的分布》及《雪鸽在藏北地区的分布》 科考报告,此外还首次发现两处大型山柳灌丛,已向自治区计委提交了《关于山柳在西藏那曲地区试种推广》的可行性报告。2001年该系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大力协助下,成立了“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西藏大学环境教育中心”。今年6月初该系又将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联合成立西藏野生动物研究中心。这些科研机构的成立必将对化生地系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有实质性的促进。
目前,该系正积极申请增设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