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教育部推出规定,要求各中小学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纳入教学。在上海共康中学,一堂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民族课”,已经上了整整10年。自从共康中学1998年建校,开设内地西藏班以来,每年都有百余名藏族孩子来这里,开始全新的学习和生活。
一声我们拉近距离
在全国优秀教师吴晓云的词典中,从来没有“你们藏族”的说法。和孩子对话,她习惯用“我们藏族孩子”开头。
“要走进孩子的心,才能帮助孩子们融入新环境”,吴晓云坦言,第一次接班时,自己心里也没底。渐渐地,她发现,比起上海学生,藏族孩子个性强,也更敏感。有陌生人出于好奇,问起他们家乡的情况,却激发了孩子的抵触情绪,吴老师仔细琢磨后发现,这些十二三岁的少年,第一次远离父母,从草原来到繁华都市,一定是他们内心的自卑感在作祟。
于是,在孩子面前,吴晓云当起了学生,她给自己起了个藏族名字“康巴卓玛”,请学生评判好不好听;在草原上长大的藏族孩子,喜欢坐在操场上说悄悄话,吴晓云一有空就和他们一起坐着聊天,起初,找不到共同语言,她便干脆和学生聊明星,巧妙地引导孩子树立美的观念。她去西藏旅游,了解到学生的喜好,专找路边摊上的小吃品尝,回到上海,和学生们一下多了很多共同语言。
“24365”,共康中学的每名老师都恪守着“365天,24小时为学生服务”的诺言。不过,吴晓云却清楚,服务,不是包办。为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吴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写《班级日记》,起初,包括班干部在内,没有人愿意写,因为孩子们固执地认为,大家一起从家乡出来,不能告状“背叛”朋友。“你们这是帮老师忙,也是帮助同学进步,如果谁被点名了,要感激你的同学,及时给你提醒”,吴老师一点点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对于被点名的同学,她从不批评,而是和他约定改正时间,给予充分信任。后来,班长白玛达昂成了深受同学信赖的“班主任”。
最近,两年的班级日记汇编成册出版了。在班级QQ群上,即将成为年轻军官的白玛达昂,念念不忘自己怎样被吴老师“逼”出了管理能力。
提供舞台激发自信
内向、羞涩、不敢表达,这几乎是每个藏族孩子初来上海时给人的印象。培养特长,成了上海老师们浇灌草原格桑花的秘诀。学校开辟了艺术教育乐园,在音乐室、陶艺苑、美术室、舞蹈室里,有艺术天赋的藏族孩子,找到了自信的源泉。2001年,共康中学管乐队来到拉萨演出,成了当地第一支学生自己组建的乐队,家长们的眼神里,写满感激和自豪。
胡国彬老师一直保存着女孩格珍的短信,“共康的老师培养我朗诵,使我的口语表达能力一流,这是作为一个律师所必要的基本技能,谢谢老师!”现在,女孩在中国人民政法大学学习法律,但是,刚到共康中学时,生性腼腆的她胆子很小,上课连发言也不敢。于是,胡老师特意让格珍担任了课代表,将口语能力作为她学好语言的突破口。上课时,胡老师时常要求她大声的朗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气势。在格珍的带领下,很多原先几乎不通汉语的藏族孩子,开始能够背诵唐诗宋词等名篇了。他们不仅认识了方块字,更获得了力量。那一届学生,最终获得全国内地西藏班中考的第一名。
如今,共康中学的歌舞,是上海各类学生艺术活动中的“金字招牌”,但当初建队时,辅导老师蒋璐见到的,是一张张不敢抬起的脸庞。从牧区来的女孩央吉就是其中之一。蒋老师被她原生态的明亮音色吸引,但初次接触,女孩话很少,始终低着头。女孩觉得,自己成绩不太好,便很少与人交流。为了让她抬起头,蒋老师在练声、唱歌过程中,不停给她赞扬;课余,给她补文化课,带她一起逛街、买衣服。逐渐地,央吉开始会笑了,并能热心帮助演出的同学了。在上海市青少年纪念建党80周年歌唱比赛中,一个身着藏装、面带微笑、充满自信的女孩步履轻盈地走上舞台,令大家惊喜地看到,央吉完全变了模样。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